人格心理学之父高尔顿·奥尔波特的核心思想和重要影响

2021年12月18日 发表评论

  高尔顿·奥尔波特

Gordon Allport

生于1897年,出生地:美国印第安纳州,蒙特祖玛。

卒于1967年,逝世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

  核心思想

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被视作人格心理学的早期创建者之一,他反对精神分析学的观点。他认为,精神分析学探究得太深了,用那些与事实并不相干的论点去解释行为。而行为主义,又不够深入。在奥尔波特的理论中,包含人格特质与行为的交互作用,着力去探索个体差异如何在环境中有所体现。同时,他对于自我的目的的阐述,也跨界进入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之中,在该领域,他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

奥尔波特曾经于1922年会晤过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是一件非常著名而且充满趣味的奇闻轶事,突出体现了他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分歧。彼时,奥尔波特刚刚二十岁出头,一路乘坐火车来到维也纳,与弗洛伊德交谈。在奥尔波特到达之后,弗洛伊德缄默不语。为了打破沉默,奥尔波特描述了自己在火车上的所见所闻:一个年幼的小男孩,显然非常讨厌尘土,他拒绝坐在肮脏的人曾经坐过的位置上,也不愿意挨着他认为不干净的人坐。奥尔波特对弗洛伊德说,他感觉问题出在男孩的妈妈身上,这个妈妈看起来非常专横跋扈,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儿子养成了这种态度。在奥尔波特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弗洛伊德看着他,然后问道:“那个小男孩就是你吧?”

这个故事读起来完全就是一个笑话——里面的弗洛伊德实在是太过“弗洛伊德”了,都有点像讽刺漫画了。但是,对于奥尔波特而言,这一次令人尴尬的交流,则进一步强化了他对精神分析学的批评。不,那个小男孩并不是他;而且,他如果是那个小男孩,就不会如此讲述这个故事了。他感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精神分析学对于行为的解释并不总是精确无误的,有时候甚至是完全误入歧途。

奥尔波特是特质理论的早期倡导者之一。特质是存在于我们人格之内的具体的特征,它们不仅将我们与其他人区分开来,而且不会因时间推移而有所改变。按照奥尔波特的观点,我们不仅拥有不同类型的特质,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重要等级。“首要特质”是最罕见的,在个体的人格当中居于中心位置,基本上能够定义一个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首要特质,只有部分人才拥有它(譬如说,埃比尼泽·斯克鲁奇 [1] ,他的存在基本上就是这一特质的同义词)。“中心特质”虽然没有包罗万象,但是,它们共同形成了我们的人格特征;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五到十个中心特质,其中包括“诚实”和“攻击性”等。此外还有“次要特质”,指只有在某些背景或者情境下,方才出现的人格特征,它们包括比一般泛泛而谈的特质更加具体的偏好与态度。或许,你在大型聚会上会感到极端焦虑,或者在匆忙状态下会极端易怒。次要特质这一概念引入了情境因素的重要性,这是很多其他特质理论忽略的地方。“特质”这一词语的意义最终变得重大,含有极其严格、可以量化的内涵,于是奥尔波特转而开始使用“气质”一词,指同一特质在不同情境和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同表现方式。举例而言,好奇心,在两个人身上的表现就不一定完全相同。奥尔波特还认识到,在某一文化内部常见的特质并不一定在其他文化中同样常见。

奥尔波特对于“自我”提出的术语是“自我统一体”,主要强调那些促使我们不断向前、敦促我们成长进步的品质。他提出的理论认为,某些人格特质相比其他人格特质,与自我统一体的关联更加紧密。自然而然地,如果你拥有首要特质,那么它们对你的定义程度就要比次要特质更强,而中心特质则居于两者之间。奥尔波特使用术语“自我统一的机能”,指我们之所以做某些事情,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真实自我一致,与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一致,也与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一致。

他还相应地提出了“持续的机能”这一术语,指我们在当下充分采取行动的能力;我们动力的源头,与动力本身相比,并不那么重要。奥尔波特并不认同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不认为我们一定要与过去的负担捆绑在一起。根据奥尔波特的观点,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够按照有意识的自由意志采取行动,并不完全受到无意识的驱使。“持续的机能自主”允许某些行为仅仅依靠习惯的力量继续存在,即便在最初的目的已经达成之后,仍不消失。举例而言,譬如说,在你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你住在一栋非常吵闹的公寓大楼里,为了能让自己在夜间安然入睡,你购置了一台白噪声机。这样连续坚持了数年。如今,你已经五十多岁了,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住在一幢安静的房子里了,不过,你却仍然在使用白噪声机。某时某刻,你完全适应了白噪声机的存在,以至于失去了它,你就无法入眠,即便其最初的目的已经不再存在,而且你也不再需要用它去降低背景噪音了。

而“自我统一的机能自主”,与其说是习惯的结果,不如说是价值观的结果。它主要指的是:我们的行为方式反映着我们对于自身的界定。奥尔波特,与其同事菲利普·弗农(Philip Vernon)及加德纳·林德赛(Gardner Lindzey)一道,开发出了一套测量价值观的工具,使用数十年之久。其主要依据是1914年德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斯博兰格(EduardSpranger)确定的六个价值观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

最后,奥尔波特还就心理成熟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的看法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更为接近。他的理论认为,达到心理层面的成熟,既需要拥有一整套具有适应性的健康特质,同时还要有一个发展良好的自我统一体(也就是说,自我的感觉要与上述特质相一致)。成熟的实现需要以七个不同的标准为基础,所有标准都涉及个体与世界进行联系的方式:

●自我之拓展,意味着要融入到其他人和集体之中。

●热情的关系,指的是对于他人要予以信任、真诚和共情。

●情绪上的安全感,以及接纳自己的能力。

●现实性的感知,这意味着一个人要对自己诚实,不能有所掩饰。

●以问题为中心,这使得个体能够克服挑战。

●自我客观化,意味着一个人要切实地了解自己,同时要能够观看到全局。

●做真实的自我。

  重要影响

高尔顿·奥尔波特不仅引领着诸多后续的人格研究者,而且对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也产生了强烈影响。在奥尔波特的学生中,有所成就者包括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和安东尼·格林沃尔德(Anthony Greenwald),后者的“内隐联想测验”[与马扎林·巴纳吉(Mahzarin Banaji)共同开发]打破了人类对于“偏见”的固有想法,并且表明,无意识的偏见在大众当中是多么普遍地存在着。

你如何定义自己?你是否是一个善良的人?有时候比较善良?从来都不善良?还是几乎总是很善良?或许,和其他数以百万计的人一样,你在善良这一维度上只是处于平均水平。如果是这样,那么善良似乎就无法界定你。它对你来说并不是首要特质,事实上,你甚至可能并不拥有任何首要特质。它同样也不是一个中心特质,因为无论善良与否,都无法将你与其他人精准地区分开来。

不过,再让我们假设,在某些具体情境下,你的善良能够被激发出来,而且,其表现方式会将你切实地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或许,你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尤其感同身受,可能是因为你曾经也走过相同的路。节假日来临之际,你会给青少年慈善基金捐很多钱。或许,善良归根结底还是你的特质之一,只不过,它仅仅是一个次要特质而已。当你一路挣脱拥挤的人群在地铁上争抢座位时,或者当你开车被堵在路上冲他人嚷嚷时,这个特质不会体现。但是,一旦出现在特定情境,这个特质就会出现,并以某种具体形式体现。

同样的情况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特质,从诙谐幽默,到充满活力,从容易受惊,到井井有条。只有很少数人会完全被一个首要特质所界定,比如像守财奴斯克鲁奇或者特蕾莎修女那样的标志性人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不同层次的特质会叠加起来,才最终成就了我们。

奥尔波特对于价值观的分类也说明了我们是如何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我们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反映出我们认为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且还能够解释我们为什么会被不同的职业领域所吸引,或者为什么设定了特定的目标。拥有理论型价值观的人着力去寻求真理,所以有可能会成为科学家或者哲学家。他们会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竭尽全力地去更好地理解生活真谛的基础是什么。拥有经济型价值观的人强调实用性,他们希望能够创造出有用处的事物,是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他们很可能对于财富的积累比较关心。拥有审美型价值观的人,认为和谐的经历与美丽非常重要,而且很显然更有可能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之中,并且将其作为一个全职工作或者兼职工作。他们会去追求对称和优雅,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更加注重风格化的表达,而非单纯描述真相。拥有社会型价值观的人最感兴趣的是其他人和人际关系。他们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倾向于去寻找亲社会型的工作,这些岗位无不强调集体感以及人与人之间情绪上的联系。根据奥尔波特提出的政治型价值观定义,这些人对于权力有着较为强烈的渴望。权力或许来自政治界中的工作,也可能来自其他行业。即便是后一种情况,重视权力的人仍然会通过采取各种行为,着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领导者。而那些拥有宗教型价值观的人则主要寻求一体感,尽力去寻找自身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的方式,同时,他们不仅会去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还会去理解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或许还包括宇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

你选择将自己的生活投入到什么中去?或者,退一步讲,你选择将自己接下来几年的时间投入到什么中去?是什么价值观驱动着你实现了具体目标?读者或许能够将自己归结到六个价值观架构之中的一个,又或者,你发现自己是两个或者更多个架构的混合体。也许在生命早期,你主要受一种价值观驱动——譬如说经济型价值观,因为你长期耳濡目染,将赚钱维持生计视作最重要的事。成年之后的前一二十年,你将精力都用在打拼事业上,顺利进入到了中间管理层,薪水不错,未来的生活看起来一马平川,这令你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人到中年,你却发觉了志愿者工作的乐趣,或者绘画的恬静,或者精神追求的充实,此时你突然发现,驱动自己生活的价值观已经完全改变了。按照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理论,这其中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时刻拥有着在人生中途改变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