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案例分析和应用

2021年12月25日 发表评论

  一、维吉尼亚·萨提亚简介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从20世纪50年代起已居于家庭治疗师的领导地位,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被誉为

“家庭治疗的哥伦布”,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性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直到1988年去世之前,萨提亚女士一直热衷于将心理学中丰富而有效的观念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众。更因为她的建树良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星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分别给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

  二、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的。她认为,个人本身、个人所处的家庭以及个人和家庭所处的环境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个人系统与家庭系统相互塑造、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循环因果模式。萨提亚模式希望经由对家庭历史的追溯与家庭沟通方式的理解,找出家庭成员问题的成因,借助家庭情境作为动力,通过家庭互动方式的改变促成个人的成长。

  三、基本概念与假设

  (一)关于人性

萨提亚对人性持乐观态度,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能发挥出来;而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产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感觉。同时,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及被认可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正面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否则,个人就会产生负面的自我价值感,并导致个人的自我贬低及相应的问题症状,进而引发家庭问题的产生。

  (二)关于家庭

萨提亚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庭关系。同时,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寻求满足自己的和其他成员的需要。假如部分家庭成员的需要受到忽略或歪曲,就可能导致其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症状”。家庭成员可能长期滞留在此种状态中,以“病态”作为常态而不知道有其他的选择。治疗师的工作就是要营造合适的机会,引导家庭学习新的互动方式,重新建立家庭系统的平衡状态。

  (三)关于困难与问题

萨提亚一直强调,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处理才是问题。在治疗时,不应该关注困难事件本身及其严重程度,而应该关注服务对象是以什么方式去处理他所面对的困难。假如服务对象过分执著于用以往的经验来应对当前的问题,就可能导致病态的处理方式。而健康的处理方式有以下特征:(1)对现实有正确的评估,(2)对自己的能力、需求等状况有充分的了解,(3)能充分动用所有的资源,(4)能按事情的变化弹性修改处理方法。

  四、评估与诊断

萨提亚认为,影响家庭成员互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自尊程度

萨提亚认为,影响家庭成员互动及关系的首要因素就是自尊。自尊即自我价值感,由四部分组成: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看法,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所产生的对自己的看法。自尊感的高低与行为表现之间有密切相关,低自尊可以在家庭成员间相互传染。具体来说,服务对象的自尊感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估:(1)服务对象如何形容自己的能力?(2)服务对象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有什么表现?(3)服务对象是否曾经在某方面经常接受有损自尊的负面信息?(4)服务对象是否在面对权威时有小孩子的感受?

  (二)家庭沟通模式

萨提亚倡导的沟通模式是表里一致的,强调沟通者在沟通中能够同时顾及自己、沟通对象和沟通情境。也就是说,沟通者能够在考虑了沟通对象的感受与沟通情境的前提下,用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在家庭中,这种沟通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表达直接、清楚和完整;(2)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用担心遭到攻击和批评;(3)任何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回馈与重视;(4)感到迷茫或不解时可以要求澄清,不用臆测。

家庭沟通模式实际上也反映了成员自尊感的高低。不良沟通并不单单是缺乏技巧,也可能是由于沟通对象和沟通内容引起强烈的感受,造成了“口不对心”的结果。自尊感越低的人越容易有“口不对心”的沟通,而不恰当的沟通是功能失调家庭系统的重要特征。萨提亚也总结了家庭不良沟通模式的几种类型:

  1.讨好型

该类型的人内在价值感较低,在沟通中经常忽略自己。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诸如“这都是我的错”之类的话。同时,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2.指责型

该类型的人在沟通中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是他们的口头语。他们通常孤单失败,宁愿与别人隔绝来保持权威。

  3.超理智型

该类型的人只知道进行理性和客观分析,无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内心缺乏安全感,其防卫方式是通过表现自己的理性能力来掩饰内心的脆弱。

  4.打岔型

该类型的人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其内心焦虑、哀伤,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三)家庭规则

家庭规则是家庭在长期生活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及禁忌,用来规范成员的行为和界定角色,对于维持家庭的正常和有序运转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家庭规则不合理,就会影响成员的个性发展,妨碍家庭关系。萨提亚认为以下四种家庭规则是有害的:

  1.非人性化

如有些家庭禁止表达愤怒的情绪,无论实情怎样一定在别人面前表现我们是幸福的家庭等,这些规则会压抑人格的发展。

  2.绝对化

如永远不可以和长辈争论、一定不要向别人求助等,会造成家庭成员行为僵化、固执,适应能力差,不能富有弹性地应变。

  3.矛盾

如父母要求子女对他们诚实,却不能接受子女对他们的批评。这些矛盾的规则使成员不知如何取舍而感到混乱和焦虑。

  4.过时与僵化

如一定要听父母的话,这条规则在子女长大成人后仍然沿用,必然成为不合理的约束,从而引发家庭问题。

  五、工作过程与方式

  第一阶段:接触期。

工作目标是建立服务对象家庭对治疗师的信任,观察成员的互动方式并向家庭反馈所看到的问题。具体过程:首先,着手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治疗师应该采用表里一致的沟通方式和家庭成员互动、沟通,以便对家庭成员进行示范。其次,了解家庭的结构及其互动方式。萨提亚常用的方法是请每一个家庭成员轮流讲述他希望在家庭中看到的改变,营造自由的气氛。最后,治疗师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及成员对治疗的期望反馈给家庭,并寻求成员对治疗进行配合的保证,为进入下一阶段作准备。

  第二阶段:蜕变期。

工作目标是运用各种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及家庭改变原来的互动方式,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过程:首先,促使家庭对现状领悟觉醒,并认识到非改变不可。其次,引导家庭接受现实,不再逃避,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最后,鼓励家庭去尝试不同于以往的沟通模式,从中获得新的经验,增加改变的动力,促成更大的转变,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第三阶段:巩固期。

工作目标是帮助家庭整合治疗经验,提醒服务对象去面对家庭未来可能遇到的新挑战。具体过程:首先,引导回顾治疗过程,体验新的感受。其次,邀请一位家庭成员担任观察者和反馈者,帮助其他成员对家庭状态保持敏感,以防家庭的互动再回到不健康的状态。再次,促进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富有弹性,引导家庭接纳不同成员的差异,使每个成员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最后,帮助成员尝试了解自己的需要,选择负责任的行为模式。

  六、工作工具

 (一)沟通游戏

运用一些幽默夸张的游戏方式,以暴露每个人惯常使用的不合理的沟通方法。对于那些过去不习惯接受自己感觉的家庭成员来说,游戏的形式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在不受批评的情况下学习接触和表达自己的感觉,培养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

  (二)自我的曼陀罗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各自丰富的资源,萨提亚借用自我的曼陀罗(也称做自我环)来比喻每个人所拥有的能量。自我的曼陀罗由八个同心圆所组成,最中心的代表每个人的神圣自我,其外的每环依次代表八种人类共同的资源:身体的、智力的、情绪的、感觉的、交互的、养育的、情境的和灵性的。萨提亚以此提醒人们重视各个层面的平衡与整合,因为造成人们抑郁、愤怒、不快乐等负面情绪的原因都和自我环失去平衡有很大关系。

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案例分析和应用

  (三)模拟家庭会谈

利用一些假设的情况,按家庭既有的方式模拟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家庭成员深入了解家庭的互动模式,学习新的互动方式。治疗师可以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然后让家庭成员用自己惯常的方式去讨论解决的办法,以便认识到沟通模式是如何塑造问题症状的。

  (四)家庭雕塑

请家庭成员将自己置身于一种空间上的安排,构成一个戏剧性场面。在这个场面中,家庭成员取各种姿态,相对静止地处于某个位置,形同一组雕塑。通常会请家庭中某一个成员担任“导演”,决定每个成员的姿态和位置,所得出的场面就象征性地代表了这个成员对家庭关系的观点。治疗师提示家庭成员体验自己身在其中的知觉和感受,以达成对家庭关系的觉察或醒悟。

  (五)个性部分舞会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否认或隐藏自己个性中不被喜欢的部分,并且将注意的重点放在认为可以接受的部分上。也就是说,人们总试图让自己保持正面的品质,努力去掩饰那些自己认为不可接受的东西,结果是丧失了真实的自我。个性部分舞会就是治疗师利用戏剧的形式,去帮助人们认识和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具体方法是由不同的人扮演某一个人自我的不同部分,通过演出不同部分之间的互动,让他(她)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使其可以看清楚自我不同部分之间的互动模式。

  (六)家庭重塑

治疗师在一个模拟的情况下,引导服务对象重演家庭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从而使服务对象明白和整理童年的经验,以成人的眼光重新观察童年的经验,通过观察视角的改变来改变自己的感受,建立新的观点。这是萨提亚家庭治疗工具中最全面、最完整的一种,它运用戏剧的形式把个人的家庭生活史重演出来,引发服务对象思考过去一直影响着他的某些家庭经验,并通过观察角度的改变,去重新处理这些经验。家庭重塑需要准备“家庭图”、“家族年表”和“影响轮”等一系列道具:

  1.家庭图

指家庭主要成员以及与服务对象个人成长有重大影响关系的成员谱系图,一般追溯到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辈。同时,各用三个正面词汇(如慈祥的、负责的)和三个负面词汇(如暴躁的、冷漠的)来描述每一位谱系中的成员。

  2.家族年表

列出从祖父母出生开始在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例如出生、死亡、疾病、迁徙等。也包括同时期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战乱、经济衰退、政权更替等,目的是将家族的事情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内去了解。

  3.影响轮

展示每一位在服务对象童年和成人阶段给过他(她)情感或物质支持的人物,服务对象在他或她的车轮上写下的名字越多,说明在其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影响和资源越多。具体做法是:服务对象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心,环绕在中心四周的圆环代表其他人,就像一个带着辐条的车轮。辐条的宽窄可以变化,线条越粗,代表关系越亲密,同时,列出三个形容词来描述车轮中的每个人。

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案例分析和应用

  (七)隐喻

隐喻是萨提亚治疗模式中促成改变时的有效工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打比方、讲故事、作类比等方法向服务对象阐释某种理念和做法,以唤起其思考发现,并促成行为改变。萨提亚认为,对于人类个体,涉及意义的时候,语言的表述是一个非常具有局限性的因素,而通过使用隐喻,就可以在任何事物和自己打算了解的事物之间创造出一个空间。

  (八)冥想

冥想是萨提亚用来激励服务对象,促成其整理并内化新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工作开始阶段或结束前进行一段冥想,引导服务对象进入一种促进改变的出神状态,使其觉察力更加聚焦于个人深层的内在。典型的做法是邀请服务对象找一个舒适的位置,放松,然后引导其自我欣赏与感激,促进个人的自我接纳和觉察。

  (九)温度读取

温度读取是一种请服务对象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来体验其所处的环境,从而改变个体之间“温度”的方法,经常用于帮助服务对象改进沟通技巧与自尊的服务过程中。例如,在家庭创设情境实施“温度读取”,让成员共同分享彼此间的欣赏、埋怨、困惑以及新的信息、希望和潜能等。温度读取给了家庭成员一个相互表达表达自己满意和不满意的机会,使其能够用表里一致的方式直接地沟通和传递信息。

  七、贡献与局限

  (一)贡献

首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重点不是放在理性分析上,而是直接进入感受的层面,不着重个别事件的处理,而是直接处理成长经验,使治疗效果更持久。其次,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通过追溯家庭成长历史,改变家庭沟通方式,来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感,家庭只是用来改变个人的工具和载体。该方法对于问题症状的解决,路径更直接,效果更明显,因而广泛应用于一般婚姻家庭治疗,青少年治疗工作,药物、酒精滥用以及精神病康复等领域之中。

  (二)局限

首先,萨提亚对于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都具有改变与提升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只是因为缺乏引导或受到了阻碍,才产生了问题。但某些特殊群体,尤其是文化和生活层次都较低的社会底层人员是否具备这些特质,还尚待检验。

其次,萨提亚坚信爱的力量所具有的疗效,希望经由家庭获得人性的救赎。该方法对治疗师个人的品质、修养以及洞察、分析人性等能力要求甚高,初学者使用起来较为困难。

  八、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案例分析和应用

  (一)案例背景

某核心家庭:父亲46岁,大学学历,某县级单位副职;母亲47岁,大学学历,中学英语教师;儿子,20岁,高三学生。父母除了上班还经营一家中型超市、一家小型超市。最初父亲咨询,反映儿子自上高二以来不爱去学校,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有自伤行为。父母劝说其接受心理咨询遭拒。治疗师先对父亲进行个别咨询,两个月后,全家同意接受家庭治疗。

  (二)家庭评估

(1)外显问题:孩子不上学而在家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父母很焦虑,认为孩子有心理疾病。

(2)家庭成员的自尊程度:三人的自尊感普遍较低,自我价值感较弱。

(3)家庭沟通模式:父母只给孩子传达信息,却一直忽视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父亲给孩子下达命令,孩子不能反驳,一旦反驳冲突就会产生;母亲对父子之间的冲突无能为力,她认为父亲教育孩子有道理,孩子也有自己的道理;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冲突,父亲指责母亲不能按照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具体来说,父亲的沟通姿态是指责,母亲是讨好,孩子是打岔。

(4)家庭规则:僵化,凡事总要以“是否”和“对错”论处,比如父母认为孩子只能选择听话,否则就是不孝。

(5)家庭关系:成员间情感联结不良,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表达与控制类似;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不断,亲子关系僵化。

  (三)介入过程

  1.第一阶段

目的:建立与来访家庭成员的联结。

方法:(1)来访者到来时,咨询师与其进行直接的目光交流,合适地称呼每一个人等。(2)接近来访者,确认他们作为有价值的人类个体。(3)传播希望,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资源从而有勇气改变。治疗师需要不断强调“一定有更好的方法,而且我们将找到它”。(4)对自己的职业背景、从业经验、认证资格保持开放的态度,展示自信与能力,建立权威感。

  2.第二阶段

目的:发现家庭存在的问题。

方法:创造性使用治疗技术“隐喻”和“天气报告”。

典型对话:

治疗师:现在,大家敞开心扉,说出你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欣赏或者感谢。注意说时要看着欣赏的对象,而且要用第二人称开头。

父:你是个好老师,教出很多出色的学生,还有,在经营超市方面你经常能和供货商谈到优惠的价格,这一点让我很佩服。

……

母:有时候,我们不在家,他会拖地,收拾家里,这一点,我挺高兴。

子:什么啊,你们整天不在,我要是不收拾,家里都不知道成什么样了。

治疗师:看来虎子对妈妈的赞美有些不习惯啊。那我们这样吧,大家说一下你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抱怨和建议吧,先由虎子开始。

……

  3.第三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沟通模式。

方法:家庭重塑、冥想。

典型对话:

治疗师:我想让大家再现一下你们曾经在家里发生的父母都参与的一次冲突,或者你们经常会发生冲突的场景。先想一下……

父:你为什么又不去上学?

子:我不想去。(让儿子摆出超理智的身体姿势)

母:(妈妈看着爸爸,又看看儿子)别吼了。儿子,你还是去上学吧。

(让妈妈摆出讨好的身体姿态)

父:看你把孩子惯成什么样了?

治疗师:好,就保持这样的姿势,5分钟后,我会让大家喊停。(5分钟后)恩,现在立刻坐回自己的位置,闭上双眼,去感受你的呼吸、你的想法、你的情绪、身体的感觉以及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感觉。

  4.第四阶段

目的:探索隐藏在不良沟通模式背后的因素。

方法:分析来访者早期三角关系的影响。

典型对话:

治疗师:爸爸能谈谈自己的原生家庭,就是你和你的父母亲所在的家庭吗?

父:我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从小到大,不管什么理由,只要是我们不符合父亲的要求都会被他揍一顿,我们兄弟姐妹都很害怕他。在父亲面前,我总被认为一无是处。

治疗师:您的母亲呢。

父:母亲是个基督教徒,非常慈爱,和父亲完全不一样。

治疗师:您和母亲的关系怎么样?

父:很完美。

治疗师:妈妈呢,可以谈一下您的原生家庭吗?

母:我的父亲很开放,也很民主,对子女们很尊重。但我的母亲在家里很专制,连父亲都很害怕她。

分析:这个家庭中,夫妻的教养方式受到来自原生家庭巨大的影响。丈夫通常会表现出父亲的教养方式,而妻子会表现为母亲的教养方式,不是他们在模仿自己的父母亲,而是丈夫希望妻子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妻子希望丈夫能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在该家庭中,丈夫看到的妻子角色和自己的母亲完全不一样,而妻子看到的丈夫角色也和自己的父亲相差甚远。在对待这种差异时,夫妻的应对姿态不同,丈夫表现为指责,而妻子表现为讨好。不过相同的是,两个人都生活在有严格规则的家庭中,这些规则要求孩子必须要为他人着想,自己是否有价值完全取决于其他人的评判,结果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观,最终导致低自尊。

  5.第五阶段

目的:让来访者重新看到自身的价值。

操作性技术:个人冰山模型应用技术。

对于父母亲的低自尊状态,治疗师决定使用萨提亚的治疗工具进行改善。

首先,根据夫妻双方的家谱图来识别他们的不良应对模式。其次,从期望、知觉、感受、行为等不同层面着手工作,帮助该父母学习从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及其与目前家庭的关系,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童年时未被满足的感受与需要;提升他们的自尊感与沟通表达能力。

  6.第六阶段

目的:结束服务。

任务与过程:(1)再次邀请儿子参与进来,治疗师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强调每一个人潜在的力量,预祝他们继续发挥其功能,并与家人作分别的交代结束工作。(2)与来访者约定治疗结束后的随访制度。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