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戴维·罗森汉恩的核心思想与重要影响

2022年4月13日 发表评论

  戴维·罗森汉恩

David Rosenhan

生于1929年,出生地:新泽西州,泽西市。

卒于2012年,逝世地: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多。

毕业于叶史瓦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核心思想

戴维·罗森汉恩(David Rosenhan),通过一个具有挑衅性和争议性的实验——其结果于1973年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标题为《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戳破了笼罩在精神病学护理领域上的透明泡泡。他将心理完全健康的被试派往十二所精神病院之中,被试会向精神病院员工报告说自己一直在听到异常声音。精神病院随后就会为被试进行诊断——绝大多数被试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之一——并且安排他们接受治疗。罗森汉恩实验令人震惊的一点在于,一个人一旦被诊断为罹患精神疾病——即便,在这个实验中,这一诊断并不准确——那么,这就会成为其他人在观察他一言一行时使用的视角,即便某些行为是完全正常的。罗森汉恩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精神病院对病人进行诊断的效度和信度,而且,他还希望知道,精神病院员工在观看病人的时候,真正想要看到的是什么东西。他指出,精神病院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塑造非理性而不是塑造理性的场景。他向我们表明,那些在精神病治疗机构工作的人,不仅倾向于给健康的人贴上“患病”的标签,而且也会给病人贴上“健康”的标签。也许最重要的,是罗森汉恩向世人表明,一旦一个人被贴上了精神疾病确诊的标签,那么,即便这个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行为,他也会被认为患有精神疾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定义“非正常行为”呢?如果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区别如此难以量化,那么异常行为的真正标志究竟是什么呢?1988年,罗森汉恩和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异常行为的七大特征;没有任何一个特征本身能够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是异常的,但是,与这些参数相一致的行为数量越多,则该行为属于异常行为或者将来会演变成为异常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痛苦。当然,这一特征非常简单——意指个体处于苦恼状态之中。

●适应不良。意味着个体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他完成目标的能力或者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

●新奇/反常行为。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有所差异的程度高低。

●不可预测性/失控。主要包括不合时宜的行为或者毫无规律的行为。

●非理性/不可理解。主要指的是行为的动机无法得到清晰的解释。

●旁观者不适。描述的是观察这一行为的人的感受。

●违反道德标准/规范标准。指的是行为与社会的既有价值观不符。

当然,七大特征之中的某些因素需要从主观上进行判断,但是它们至少描绘出了我们在讨论异常行为时应该思考,也倾向于去思考的轴线图。相对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这些特征也对异常行为提供了更为细致入微的解释。

  重要影响

戴维·罗森汉恩撰写的文章《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震撼了整个精神病学界。它促使学界去探讨心理治疗的医学模型具有哪些缺点,以及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的潜在偏见包括哪些。它强调了“过度病态化”的危险性,并且直接影响了后续数次的医疗改革与探索。虽然罗森汉恩在学界的名声是通过精神病院实验奠定的,但他其实还在心理学实践和法律的交叉领域做出了突破性贡献。举例而言,他曾使用实验心理学领域的技术,探讨陪审员是如何遵循法院颁发的指令,去忽略那些不可接受的证据的。

当你读到下列单词时,脑海中会出现什么?

●精神分裂

●暴食

●躁郁

●酒精依赖

你觉得它们与什么东西有所联系呢?试想,某些人可以被这些词所描述。试想,他们全部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边。是否有人大吵大闹?焦虑不安?他们是否正在接受群体治疗?

他们是否被锁在一间医院里?或者——试想这个——他们是否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感恩节晚宴,充满温情地有说有笑呢?

现在,请试想一位成功战胜了精神分裂症的教授。试想,一位艺术家曾经罹患过一段时间暴食症。试想,一位科学家曾经罹患过双向情感障碍。试想,一位退休的银行高级职员克服了酒精依赖症。现在,我们想象的细节更加丰富了,对吗?或许,你看到了一名男人在向整个教室里专心致志的学生教授课程;或者,一位女性在自己的雕塑展开幕仪式上迎接宾客;或者,一名男性一边给自己的孙子表演纸牌魔术,一边对给他敬酒的人说:“不喝了,谢谢你。”现在,这些人已经更加具有人性了。但是,其实他们从来就没有沦为“非人类”过!每一个在治疗小组,或者精神病病房,或者嗜酒者互诫会,或者感恩节晚餐桌旁的个体,都具有数量相同的人性。每一个我们遇到并且看到的人,按照定义,都属于人类,但是,他们的人性却由于我们所赋予的标签而时圆时缺——而当我们将一张写有“心理健康障碍”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的人性看起来却大幅缩减了。精神分裂、暴食、躁郁、酒精依赖,似乎这些词本身就能够如实地囊括这个人的特点。我们的语言显示,我们通常对于心理障碍的兴趣更加浓厚,对于患者则不那么关心。这不啻为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正因如此,在我给学生授课的时候,开课第一天,我会教授他们,应该说“一个人罹患了精神分裂症”,而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病人”,等等。只有将一个人摆放在他的标签之前,我们才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这个人的人性,人性并不会因为这个人患有心理疾病而凭空消失。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