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和作用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 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 动力。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他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 是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 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 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 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 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 要标志。
 
  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的方法
 
  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 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达成共同 的目标,从而形成认同感。如果班集体确认的目标既有社会价值,又有个人意义,实现了 既能提高班级的威望,又能满足多数成员的愿望和需要,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就强。再 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 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应给予赞许与奖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 巩固,形成力量感。奖励方式有两种:个人奖励和群体奖励。不同的奖励方式对群体成员 的情绪有不同的影响。个人奖励有利于激励个人的积极性,但有离散个体成员之间关系的 负面作用;群体奖励有增强群体成员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密切群体成员关系的作用,但也可 能使成员产生依赖感,个人努力不够。因此,个人奖励和群体奖励要结合使用,不可偏废。

每天,悦心理网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品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备案号:鄂ICP备14009956号-2

本站内容均转载自网络,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QQ:1989592798,本站立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