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 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一)课堂情境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的安排体现在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这 几个方面。
 
  1.班级规模的控制
 
  一般而言,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生态 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 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现有研究表明,班级规 模越小,学生的成绩就越好。但班级规模过小是不经济的。上海市教委发布的“2008年 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人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班额 必须控制在40人以内。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可达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
 
  2.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它们赋予学生的课堂 行为以一定的意义,使学生明白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具有约束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 功能,从而使课堂行为规范化。课堂常规建立的同时就要教师
 
  和学生讨论遵守或无视课堂常规的后果,对遵守课堂常规 的合适行为进行强化,如微笑、给予荣誉以及权利等;对于 破坏规则的行为,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撤销权利等。
 
  3.学生座位的分配
 
  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 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注的应 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 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 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 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学校中基本的课堂座次安排是传统的纵横排列模式 (图13-1)。传统排列适合独立的课堂作业、提问和问答,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教师,容易配对学习,也最适合演示, 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但是这种排列不适合大组交流,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目光接触和 学生的交流,增加了学生的被动性。非正式座位模式有矩形、环形、马蹄形等,25人以上 需要使用双矩形、双环形和双马蹄形(图13-2)。这样的安排适合学生交流、谈话和相互帮助,但可能对全班控制更难些。在我国,由于每个班的人数一般较多,没有把握的教师 以及不善课堂管理的教师还是应当多保持传统的座次模式。
 
  (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等三种类型。在 通常情况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便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
 
  编制课程表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稳定教学秩 序、保证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得以实施以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表的编制首先应尽量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 上午第一、二、三节课,将音乐、美术、体育和习字等技能课安排在下午。其次,将文科与理 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 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采用这样的编制方法,能使学生负担均衡,保持旺盛的精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水平;能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把课备好,从而提高教学水平。3.教学过程的规划
 
  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是维持课堂纪律又一个重要条件,不少纪律问题是因教学过程 的规划不合理造成的。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结构合理、内容紧凑,教学过程中推动 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有张有弛,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无暇违反课堂纪律。

每天,悦心理网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品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备案号:鄂ICP备14009956号-2

本站内容均转载自网络,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QQ:1989592798,本站立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