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细节,也决定成败

  与手有关的动作

  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研究人员测验护士,要她们有意地对病人的病情说谎。通过录像观察,这些护士要比平常实话实说时使用了更多的用手掩饰嘴部的动作。由此得出结 论:手遮嘴的动作有说谎的嫌疑。

  1.说话时用手摸鼻子、遮嘴

  “摸鼻子”是人们在说话时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动作,可能是轻轻地来 回摩擦着鼻子,也可能是很快地触一下就把手拿开。女性在做这种动作 时,会非常轻柔、谨慎,因为怕脸上的妆被抹掉。

  古时候的人通常认为“鼻子直通大脑”,这样一来鼻子就成为一种为 似

  大脑传达信号的工具。而某些研究显示,一个人在说谎时,鼻子的神经末 丨

  梢会被剌痛,摩擦鼻子是为了缓解这种感觉。另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认 为,当不好的想法进人大脑之后,下意识就会指示手去遮住嘴,但又怕表 现得太明显,因此,会就势在鼻子上摸一下。

  摸鼻子和遮嘴一样,都代表做这个动作的人可能有不太好的想法。

  摸鼻子的动作对说话者来说表示欺骗,对听话者来说则表示对说话者的 怀疑。 丨

  当有人在与你说话时,不自觉地时常出现用手护着嘴的动作,说到一 i

  些关键点上,有人甚至有意假咳嗽借此用手来遮嘴,这时就要对这人说话 的真实性多加留意,此时此刻,他说出的话不是有诈,便是在说谎,结合前 后的交往,就会不难作出清晰判断。

  如果说话者用手遮嘴,有“心口不一”的嫌疑。那么,反过来,你在说 话时对方用手遮嘴,如果是一对一的交谈,你最好是暂停下来,问他是否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是面对观众的演讲,台下的听众不少人出现了交叉双 臂,或用手遮嘴的动作,向你传递的信息是你说的不符合实际情况或简直 是在说谎,这时你就要斟酌一下内容,调整一下讲话的角度,尽可能扭转 这种局面。如果置这种负面氛围于不顾,坚持说下去,不会有好效果,甚 至会引起一片质疑。

  教你说谎的导演

  我们知道,演员都是善于模仿的人。那些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们 能够通过训练,将原本无意识的身体语言转变为有意识的动作,为自己的 有声话语服务,使自己的表演无论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天衣 无缝,滴水不漏。从把握身体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点来说,演员们掩饰的技 巧越娴熟,他们演技也就越高超,走向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张艺谋执导《秋菊打官司》时,有些媒体报道拍摄的小花絮,其中有 一则叫《一句话导演》。说的是影片故事中的村长第一次被司法人员带 去审讯时,支支吾吾地想掩盖一些事实真相,为自己推卸责任,连续拍了 十几遍都感觉演员的表演不到位,张艺谋此时已说得口干舌燥。这时,摄 影师提醒“村长”:“说的时候,下意识地摸摸嘴巴。”仅仅增加了这一小动 作,接下来的拍摄,一遍通过。张艺谋戏称摄影师为“一句话导演”。实 际上,加上这一动作,所流露出的身体语言信息就是不诚实的意思。

  2.说话时用手揉擦眼睛

  古语云非礼勿视。”这种姿势表示大脑想遮住眼睛所看到的令自 己怀疑的事物;或者是在说谎时,避免正视对方的脸’是人们“心口不一” 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如果你看到谁在说话时,不自觉地有揉擦眼睛的小 动作,对他所说的话的真实度要打一个问号。另外,如果你看到对方在说 一些重要的事情时’目光游离,不与你对视,明显感觉出他往别处看,或看 天花板、地板,可以断定他有撒谎的可能。

  男人通常揉擦的比较用力,如果说的谎过于大时,大多数是在眼的下 方揉擦,目的在于避开对方的注视,有时他们也会下意识地把目光从听话 者的脸上移开,往别处看。但与男人相反的是,女人通常会用眼睛看着天 花板。

  如果你在说话,听者面部带着虚假的笑容,目光游离,则表明他对你 的谈话内容产生怀疑,或有抵触情绪。这时,作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就会 从他这一体态中捕捉到负面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或语气 语调。

  3. 说话时用手抓耳朵

  俗话说“非礼勿听”,就是想防止不好的事情被传进耳朵的意思。譬 如,小孩子不想听父母的唠叨时,就用双手掩住耳朵。而成年人听人讲话 时的抓耳朵动作就是从这种儿时的动作演变而来的。只不过更具隐蔽性 罢了,当有人面对你有这种动作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与用手抓耳朵类似的动作还有摩擦耳背、用手掏耳朵、拉耳垂等,都 表示听话的人已经听够了、不想再听,或是想由聆听变为讲话的意思。有 时,拉耳垂也表达内心的某些不安,并对对方的话题感到厌烦,有想要阻 止对方谈话的意思。

  4-说话时用手搔脖子

  人们在说谎时,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而必须用揉 或抓来缓解。也有的观点认为,说谎的人在感到对方怀疑时,脖子往往会 冒汗。当某人的话与事实不符时,这种表现会特别明显。对这种姿势进 行观察,可以发现很有趣的一个规律:人们由于内心的异动,而驱使手去 搔脖子时,每次大约搔5下,很少超过或少于5下的。这种姿势表示人们 对所面对的事情有所怀疑或不肯定。做出这种动作的人常会伴有“我不 能肯定我是否同意”之类的话。

  当有人向你说我能够理解你的想法……”之类的话时,如果同时 伴有用一只手的食指搔抓耳部下方或脖子的一侧,他此时内心的真实想 法则是“我难以理解你的想法”。也就是说,他口头上向你传递的是一种 正面信息,而他的体态语言则传递一种负面信息,这种负面信息表示怀疑 或不肯定。这时就要避免轻信他的话。

  1. 说话时用手拉衣领

  一个人在愤怒或沮丧时也会拉一拉衣领,好让脖子透透气。如果你 看到对方使用此动作,就意味着他可能对你的表现和举动并不满意。

  但是,并非谈话中出现了上述动作的人都是在撒谎,有时候人们的一些 不经意的小动作,比如偶尔摸一下脖子,也许只是因为那个部位发痒而巳。

  所以,在日常观察他人体态语言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辨。因为发痒 而摸鼻子与受异常心理暗示而摸鼻子之间,是有明显差别的,凭感觉是能 感觉出来的。比如,人们在搔痒时一般都比较用力,而下意识的动作却是 敷衍了事,不自然。

  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人在说谎 的时候,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由于难以忍受,而必须 用揉或搔抓来舒解。这是一种本能的自动反应,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得 了的。他的这一发现,对为什么有人在说谎时,或怀疑被别人戳穿时拉衣 领,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某些关键场合的交谈中,如果你看到对方下意识地使用拉衣领的 姿势,只要问他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或“请你再讲清楚一点,好吗?” 如果对方说的是谎言,在接下来的重复回答中会出现支支吾吾,前言不搭 后语的现象。进而再注意观察对方的神态’对方是不是在撒谎,会判断个 八九不离十。如果对方是因愤怒或沮丧,你的及时插话,会使对方感觉你 善解人意,同时还会帮他缓解一下负面的情绪。

  2. 咬手指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场合中有人有意无意地咬自己的食指,或者 眼镜腿、笔之类的东西,这种体态又是暗示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呢?

  咬手指也代表一种思考

  前面叙述的手嘴动作都与说谎有关,不自觉地咬东西则暗示的是此 时内心缺少安全感,想得到的是理解和肯定。也许此时他什么也没有说, 但这种体态里流露了他此时内心的安全需要。

  这是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得出 的结论。他说人在感受到压力或心烦意乱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用嘴咬 某样东西。追其根源,这时人不自觉地是想回归到小时候吸吮母亲乳房 时的感觉里,因为这种动作在人的潜意识里最有满足感和安全感。小孩 多用拇指代替母亲的乳头,成人则用香烟、眼镜腿、笔之类的东西来代替, 两种方式,一种心理需求。后者只是一种理性的隐讳罢了。在一些重要 场合中,当有人不自觉地出现这种体态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作综合判 断,必要时,应该给予的是理解和肯定。

  说话时,完全没有表情没有动作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特别是 想隐瞒什么,或撒谎的时候,人的双手常常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小动作。 正是因为双手位于身体易于观察的部位,如果细心的话,手的动作还是比 较容易观察的。所以,在交谈过程中多留心对方的手部动作,对你辨别对 方说话的真伪是很有帮助的。

  双臂交叉所传递的信息

  人的上肢部分,除去双手以外,手臂和手腕这两部分也可以显示比较 复杂的内心活动。

  我们常常见到在交谈或听报告时’有人喜欢将双臂交叉在一起,通常 情况是用左右手分别抱住相反方向部位的手臂肘部,乍看上去,好似一种 悠闲自得的神态。

 
那么,这种交叉双臂的姿势有什么样的心理意义呢?相信许多人都 注意过这样的情形:裁判做出一个判定,某方球队教练有异议时,他就会 跑到球场上,或直接冲到裁判的面前指手画脚地抗议,两手时而乱挥,时 而愤愤不平地将双手插人口袋,甚至紧握拳头,以此威胁裁判。这时,即 使电视转播的画面不将两人争吵的有声语言播放出来,我们也完全可以 通过两人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语言来领会各自的真实意图。在这种情况

  下,裁判只需两眼瞪着这位教练,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一种防卫性的姿 态——实际上,他们大多会采取这种做法。这一动作表明,从那教练一开 口,裁判就巳经很明确地表现出他要坚持自己的判决,不管教练怎样抗 议,都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时,他还会一言不发,转过身去背对教练,意 思是“你的废话已经够多了” ^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这种双臂交叉的姿势表示的是一种防卫的、拒 绝的、抗议的意义。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双臂交叉的动作在世界各地都可以 见到,而且表示的意义也具有全球的普遍性。人们在一起争论时,经常使用 这种姿势:小孩子们叉起手臂抗议父母的唠叨,老年人叉起手臂来维护自己 的尊严。这种姿势似乎可以使人感觉稳如泰山,可以经受得起任何打击。

  实际上,研究表明,交叉的体势——无论双手的交叉(不是十指交 叉),双腿交叉相搭,还是双臂交叉,都构成一种“十”字状或“K”状的形 式,都显示出矛盾、多种情况交互影响或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存在。就双臂 交叉的姿势来说,暗示当事者思想上的“疙瘩”,就如同处于十字路口上 的人,不能确定何去何从,或者表示此人对对方所说的内容不那么信任, 甚至有些排斥或拒绝D

  因此,这一身体语言并不总是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是舒适、自 得的表现,相反,它往往是消极的、非开放的象征。事实上,它表现出姿势 使用者内心正处在选择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定,或者他已经在内心拒绝了 对方的意见或建议。这时,为了能够改变对方的态度,从而使其接受或认 同自己的思想观点,作为信息输出的一方,应设法使他放弃这种身体姿 势。至于怎样判断这一姿势是属于防卫性的呢,还是属于放松性的,除了 根据场合判断,还可以注意看他的手:手指是放松的还是握成拳头,两手 是轻松摊开的还是紧抓双臂以致青筋突起。

  有研究指出,在人们所考察的各种非言语表达中,双臂交叉的姿势似 乎最容易被人了解,也最富有感染力。在某次聚会上,如果你叉着双臂听 别人发表意见或叉着双臂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你会发现很快就有人学 习你的姿势,起先是一两个,随后,好些人都先后受到了影响。虽然不是 所有人都叉起了双臂,但你会发现,大家将变得意见分歧,而且各执己见, 难以互相谅解。通过录像资料不难发现,无论在哪一时刻、以哪种方式提 出的建议、命令或要求,一旦引起了对方的抵触情绪,就可能看到这种双 臂交叉的动作。尔后,合作就很难建立。如果不注意这种手臂姿势的变 化,也就不容易把握各种时机,不容易将事情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转变。

  双臂交叉的各种姿势

  1.标准的双臂交叉姿势

  标准的双臂交叉姿势的特点是:双臂交叉,置于胸前大约第三和第四个 纽扣之间,大致与人的两肩同宽。这种姿势是一种普遍而具有代表性的双臂 交叉姿势,无论在任何场合,它都显示了一个人的消极和防御的态度。在陌 生人相对集中的场合,例如排队、乘电梯等公共场所,该姿势尤为多见。

  在人比较少的时候,要解除别人的这种姿势,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1) 让他看你手边的某一样东西,比如让他辨识一下你的手表的品牌 或钢笔的品牌等。

  (2) 接近他并表示希望听到他关于该话题的意见,给他一个说话的机 会。这样,他一旦要说话表示自己的见解,就会张开交叉的双臂。

  (3) 递给他某样东西,例如一支烟(在禁烟的场合可要多加注意),或 者在现场比较容易拿过来的任何东西。

  2-强化的双臂交叉姿势

  将双臂紧紧交叉在胸前,双手紧握,给人一种强烈的内敛感觉,就是 强化的双臂交叉姿势。使用这一姿势的人,往往面色沉凝冷峻,双唇紧紧 抿在一起,说话时,语调或者慷慨激昂,或者低沉,话语像是一字一句从口 中蹦出来的。这是一种情绪高涨的手势使用者在努力加以克制的表现, 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爆发激烈冲突,甚至是肉搏。如果遇到这样的交谈 对象,先别理会,让他冷静一下,或者干脆走上前去,用坦诚的语言和动 作,谨慎征求他的意见,以利问题的解决。

  使用这种手势的人,双手握拳,表示他内心的情感比较强烈;双臂交 叉,置于胸前,表示他有一种防御和抵制的倾向。因此,该姿势有向两个 方面转化的可能,要么对对方的观点强烈抵制,坚决不接受,但又努力克 制自己,不将这种思想.形诸言语;要么就如上面所说,情绪最终爆发出来, 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

  如果上述姿势稍加改变,将双手从双臂下拿到上面,并以双手握住左 右上臂,那说明此人的态度非常坚决,立场坚定,不易被说服,不会轻易改变方向。

  如果将强化的双臂交叉姿势再加以改变,成为把手的四指插人腋窝 下,而将大拇指高高翘起的姿势,它所表示的基本含义是一种较为巧妙 的、隐蔽的防御姿势。

  例如,某些机关工作人员在有陌生人进入自己的办公场所时,往往可 能会摆出这样的姿势;但假如来人说自己是从比该机关更高一级的或更 加要害、更有实权的单位来时,他就会放弃这样的姿势,使用比较谦和的 有声和无声语言同来人交流。起初,他的姿势表明自己具有优越感,不想 轻易同他人交流,他也想借此表示自己是这里的“主人”,有资格审视任 何外来的人。他的手势更加强了这一方面的意味。当知道来人的真实情 况后,也就无法摆用这种自傲的姿势,他所能做的就只有放弃了。

  3. 叉手手势

  叉手是一种与背手手势有某种相似的身体语言,背手是将双手置于 背后再相握,叉手则是双手交叉相扣,置于人的身体前部的腹部或小腹 部。这种手势与十指交叉的手势也不相同:前者是以一只手攥住另一手 的手背或腕部;后者则是十个指头交叉在一起,是指头第三节(拇指的第 二节)扣合在一起的手势。

 

  如果你看到有人这样用手叉着腰部,其实说明他有某种不自信的心理

  总的来说,叉手手势表示的意义是拘谨。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手的动 作显示人的思想和情绪状态。人如果通过叉手,在一定程度上将腹部和 胸部隐蔽起来,表现出防御性的姿态,说明他有某种不自信的心理,与背 手的动作一样,这也是他控制自己的紧张、局促情绪的方式。在主席台上 等待领奖的先进分子或等待裁判打分的运动员,也都会做出这样的手势。

  有的人体语言学家认为,当儿童感到害怕、害羞或不安全的时候,他 就会用一只手拉住或握住母亲的一只手,这样从心理上找到安全感和庇 护感。到了成年以后,他仍要寻找一种安全的保障,因此就会用一只手握 住自己的另一只手。这是儿童时期行为的孑遗。由于这种手势表现了一 种拘谨和封闭的特征,在受到批评时做出这一动作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不 想接受批评意见的表示。

  所以,在听取上级意见时,应尽量避免这样的手势。

  4.袖手手势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袖手旁观”,意思是将左右双手分别交叉拢在右 袖和左袖中,畏缩在一旁冷眼观看,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 味,或者是看热闹的心理。这种动作常常使人想到袖起双手,缩着脑袋, 依偎在墙根下晒太阳的农民形象。因此,这种袖手的动作是不文雅的,有 文化和教养的人,是不会使用这样的手势的。

  这种袖手的动作通常还是封闭的、防御的和消极的身体信号。

  腕部与上臂的身体语言

  1. 腕部显露的信息

  腕部是连接人的手掌与胳膊下端的部位,现代人多在此佩带手表或 其他饰品,例如手镯、手链等,也有比较少数的人在此部位文饰上各种图 案。前几年曾有极少数男青年,用点燃的烟头将腕部外侧烙上几个瘢痂, 并在人前显露出来,以此作为潇洒和有男子汉气概的表现。

  此外’手表以戴在左手腕为常见,这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他们用右 手做事,左手起辅助作用,在左手戴手表不妨碍做事。极少数人喜欢戴在 右手上,他们或是一时来了兴致,想尝试一下这样的戴法,或是标新立异 而故意戴到右手上。总之,手表以戴在左手上为常,以戴在右手上为异。 作为男性来说,手表的表面以朝向外侧即手背方向为常,这也表现了男性 的开放、外向和不拘谨的特点。女性可以将表面朝向内侧,即手心的一 侧,这给人一种文雅、矜持和稳重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女性也可将表面 向外来戴,而男性绝少将表面向内来戴。否则,这样的男性会被认为是有 某种女性化的倾向。

  根据研究,显露腕部柔软细腻的皮肤,是大多数女性用以讨人喜欢的 一种方法。很久以来,西方人就有一种观点,认为腕部是人体最容易引起 异性喜欢的部位之一。在面对面的交谈时,女人们喜欢让自己所爱慕的 异性看到她们的手掌和腕部。会吸烟的女性在吸烟时也经常故意显露出 她们的腕部,但那更多的是为了显示一种优雅的姿势。

  2. 扼腕产生的信息

  扼腕就是以一手握另一只手的腕部,多表示叹息、惋惜,中国古代经 常使用“扼腕叹息”、“扼腕不止”等说法,表示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这种手势也同人的自我控制意识有关。人的情绪十分激动时,手经 常会有所动作。当人在内心感到叹惋时,为了控制手的动作,不至于做出 出格的举动来,手就不自觉地对手腕进行控制。这种“扼腕”的手势就可 以看做是该控制行为的外在表现。

  3. 握臂透露的信息

  这是将一只手臂伸直下垂,以另一只手握住其肘部的手势动作。紧 握的手显示了内心力量的坚决,也加强了该姿势的牢固性。某些等候做 牙科手术的病人、初次乘飞机的旅行者、法庭上的被告等面临紧张或威胁 的人,经常使用这种姿势(公诉人则经常表现出紧握双拳、交叉双臂或慷 慨激昂的姿态)。有时,使用这一姿势的人会伴有搭叠脚踝或腿部、左顾 右盼的体势,甚至会出现面色变白、双腿打颤的情况,这些都说明这是一 种显示紧张情绪的人体信号。

  4. 其他有关双臂的身体语言

  将双臂高举并左右摆动,或将双臂伸直高举过头交叉摇动,表示欢 乐、胜利或警告,这是双臂可以做出的最高的动作。在情绪比较紧张时, 人们也可能双脚跳起,以配合手臂的动作。至于双臂动作具体所表示的 是哪一种心情,只有配合面部表情才可分辨,这就要借助于对面部表情的 观察。欢乐时面带微笑,发出警告的表情时焦躁不安。运动员取得冠军 称号后,双手在头上紧紧相握,这是模仿拳击比赛中裁判握住优胜者的手 高高举起的动作,这一动作是在英语国家司空见惯的,它是表示胜利和欢 快的双臂动作。

  在演讲时,演讲者将一臂高举过头,是配合演讲内容以吸弓I听众注意 的动作;在赛场上,运动员高举双臂是要求别人将球扔给自己的动作。后 者还是投降的表示,但此时面部表情是紧皱眉头,同时头部低垂。

  有时还可以以双臂的动作做出指令:举起一只胳膊提醒别人注意,然 后将胳膊平伸指向一方,其含义则是“朝那边去”。

  手臂高举过头的另一常见动作是转动手臂招呼别人“到这儿来集 合”。右臂举起,然后小臂平放,掌心向下,表示“前进”。交通警察就是 侧身对着运行车辆,用这一手势让其通过。

  双臂抱住头顶是自我保护的动作,也是全世界通用的双臂动作。犯 人也常将双手放在脑后,保持举手投降的姿势。还有一种用双手交叉在 后、抱住后脑勺的动作,这是双手支撑头部以求舒适的动作。在下级同 上级或员工同老板谈话时,前者最好不要使用这样的手势,否则,后者就 会觉得对方对自己有厌倦情绪,心生恼怒。

每天,悦心理网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品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备案号:鄂ICP备14009956号-2

本站内容均转载自网络,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QQ:1989592798,本站立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