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目标?

  乔正在一家餐厅喝咖啡。他在想,当……的时间来临……

  假设你在做一个讲故事的练习,要把乔的故事补充完整,想怎么补充就怎么补充,请迅速想象乔的脑子可能在想什么。

  现在尝试一个类似的练习。请以下面几句话作为开头,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醒来后,比尔开始考虑他的未来。大体上他期望……

  同样,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把比尔的故事补充完整,不用深思熟虑,粗略想想就可以。

  完成了吗?

  现在看看你在故事中描述过的行动。在每个故事中,那些行动要多久之后才发生?

  当然,这不是一个给想做小说家的人做的文字练习。这是精神病学家在佛蒙特州伯灵顿的一家治疗中心以海洛因成瘾者为被试者做实验时使用的一个练习。研究者还把这个练习给对照组做了。对照组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与成癮者类似(没有大学学位,年收入少于2万美元等)。乔坐在咖啡馆想“当……的时间来临”,这个时间跨度在对照组故事里一般是一星期,而在成癮者故事里一般只有一小时。为比尔描画“未来”时,对照组倾向于提到长远目标,比如升职或结婚,而成瘾者倾向于提到即将发生的事情,比如医生查房、亲人探望。对照组能看到未来4年半甚至更远,而成瘾者只能看未来9天。

  这种短视,一次又一次地在各种各样的成瘾者身上得到了证实。毒品成癮者在实验室玩牌,更喜欢冒险的策略,也就是那些能迅速赢一大笔的策略,即使长远来看每次赢一小笔赢上好几次赚的钱会更多。如果面临一个选择“A今天获得375美元,B—年后获得1000美元”,成瘾者更有可能选择A,酗酒者、吸烟者也是如此。在佛蒙特州伯灵顿研究过那些成瘾者后继续在阿肯色大学作研究的精神病学家沃伦•毕克尔(Warren Bickel)说,研究一次又一次发现,大量使用烟草、酒精或者毒品的人偏爱短期回报(唯一一个例外又是大麻。尽管大麻的致癮性远远不及其他物质,但是人们好像不用特别短视就会吸大麻成瘾)。短视让你更可能上瘾,上瘾之后就偏爱短期回报,进而变得更加短视。如果你设法做到了完全或部分戒瘾,那么你的眼光可能会变长远一些,正如毕克尔及其同事在以吸烟者和吸大烟者为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发现的那样。

  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在实验室中,酗酒者、吸毒者和吸烟者是典型的短视受害者。不为长远考虑会对健康有害,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在另外一个涉及乔和比尔故事练习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看得更远。这个差异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你还在为每月的房租奔波,那么你就用不着奢侈地比较各种退休金计划的优劣。然而,没有能力支付房租,可能也是短视造成的一个后果。有个伊索寓言说,与活在当下的蚱蜢相比,富有远见的蚂蚁过冬准备做得更好。

  然而,伊索的话也不能作为目标设置的定论。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争论,到底是近端目标(短期目标)好还是远端目标(长期目标)好。有个经典实验是这个领'域的传奇人物艾伯特•班杜拉(Alber tBandum)做的。插一句,有人调査后得出结论说,他被引用的次数排在第4,仅次于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皮亚杰。他和戴尔•申克(DaleSchunk)研究了一群7到10岁的孩子。这群孩子参加了一个以自我指导式学习为特色的课程,期间做了很多算术练习。他们让一些孩子设置近端目标:每节结束后都至少做6页题目。他们让另外一些孩子只设置一个远端目标:7节都结束后完成42页题目。这样,两组的总节奏是一样的。第三组没有设置目标,第四组连题目都没做。

  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能力测验,结果发现,设置近端目标的那组,比其他所有组的成绩都好。表面上,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实现了目标,渐渐增强了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把焦点放在每节的具体目标上,他们比其他人学得更好、更快。尽管他们每节所花时间更少,但是他们每节所做题目更多,因此总进度更快。最后,面对难题时,他们坚持得更久,更不可能放弃。结果还发现,远端目标并不比完全没目标好。只有近端目标才能让学习有所进步、让自我效能感和成绩有所提髙。

  但是在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是该领域最权威、最严谨的杂志)后不久,这一杂志又刊登了荷兰研究者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表明远端目标更好,至少对研究中的高中男生来说如此。关心远端目标(找到感兴趣的职业,挣很多钱,家庭美满,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男生,在学校里表现得更好;而相对不关心这类远端目标的男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则较差。关注远端目标似乎比关注近端目标(比如取得好成绩、赢得度假机会或挣个文凭)更有效。那些远端目标似乎也比当下目标(比如帮助他人或者获得知识)更有效。为什么远端目标在这些高中生身上有效,但是在前面研究中的算术课上无效?一个原因是,髙中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常任务与远端目标之间的联系。优等生不仅强调远端目标,而且比其他学生更可能把当前的努力学习看做实现那些目标的必要步骤。另外一个原因或许是,年纪大的孩子比年纪小的孩子更擅长思考未来

  不管那些男生后来是否实现了他们的远端目标,他們都看到了每日努力和遥远梦想之间的联系,于是愿意努力,以取得进步。而且,他们的辛苦应该有了回报,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富兰克林在晚年时承认,他从未实现让小册子干净一周的近端目标,更不用说道德完美的远端目标。但是,两种目标之间的联系激励着他一直向前走,而且,结果令他欣慰。“总体上富兰克林总结说,“虽然我从来没有达到我最初想要达到的完美境界,而且差得很远,但是我通过这些努力使自己得到了很多快乐,而且比没有做过这样尝试的我要完美一些。”

每天,悦心理网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品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备案号:鄂ICP备14009956号-2

本站内容均转载自网络,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QQ:1989592798,本站立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