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困境,囚犯的不幸

  以色列监狱最近有4个服刑犯人要求假释。聆讯他们案子的假释委员会包括一个法官、一个犯罪学家和一个社会学家,这3个人每隔一段时期花一天时间讨论犯人的上诉。4个犯人的案子有相似之处。每个人都不是首次犯罪,以前都因为其他罪名坐过牢。每个人现在的刑期都服过了2/3,而且每个人释放后都能参加一个改造项目。但是.,4个犯人的案子也有不同之处,而且法官只能批准其中两人假释。下面是对4个案子的简介,据此猜猜哪两个人得不到假释、必须留在监狱:

  案子1(上午8:50聆讯):一阿拉伯裔以色列男子,因为欺诈被判有期徒刑30个月。

  案子2(下午1:27聆讯):一犹太裔以色列男子,因为施暴被判有期徒刑16个月。

  案子3(下午3:10聆讯):一犹太裔以色列男子,因为施暴被判有期徒刑16个月。

  案子4(下午4:25聆讯):一阿拉伯裔以色列男手,因为欺诈被判有期徒刑30个月。

  法官的决策存在一个模式,但是这个模式是不可能通过看犯人的种族背景、罪名或刑期找出的。在寻找这个模式的过程中,你可以在心里想着关于法律制度本质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一个传统学派把法律制度当做一套需要公平执行的规则:经典形象是蒙着眼睛、手持天平的正义女神。另外一个学派强调对裁决影响更大的是人性弱点而非抽象规则。这些人自称为法律现实主义者,他们把“正义”定义为“法官早餐吃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心理学家团队检验了他们的定义。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乔纳森•勒瓦夫(JonathanLevav)和本-古里安大学的沙伊•丹齐格(ShaiDanziger)。他们找到以色列的一所监狱,回顾了10个月里各法官轮流主持假释委员会作出的1000多个决定。聆讯了犯人的上诉、听取了假释委员会中犯罪专家和社会学家的建议后,法官决定是否批准假释。批准假释,法官就能让犯人及其家人高兴,还能节省纳税人的钱,但是也会让自己祖上风险。假释犯人如果再次犯罪(有些犯人肯定会如此),就会对法官产生恶劣影响。如果犯的是特别严重的罪行,吸引了公众的注意,那么法官的名声就完全毁了,而且无望恢复。

  平均而言,每个法官只批准大约1/3的假释上诉,但是正如研究者发现的那样,所有法官的决定都存在一个明显的模式。上午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是70%。傍晚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不足10%。因此,概率对案子1有利,他是上午8点50分出庭的,是当天的第二个案子——而且,他确实获得了假释。但是,尽管案子4中的犯人因为同样的罪名——欺诈——被判同样的刑期,但是,概率对他不利,他是(另外一天的)下午4点25分出庭的。像其他大部分在傍晚出庭的犯人一样,他的假释申请被否决了。

  不过,上午到下午的变化并不平稳。一天之内还有其他明显模式。上午过了一半的时候,通常是快到10点半时,假释委员会会休息一下,法官会吃上一块三明治和一片水果。那会补充他们血液里的葡萄糖。(还记得那个没吃早餐的小孩在上午已过一半时吃了零食突然表现得更好的实验吗?)恰好在休息之前出庭的犯人,只有15%的可能性获得假释,这意味着7个人中只有1 个可以离开监狱。对比之下,在法官刚刚吃过三明治和水果时出现的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是67%——3个人中大约有2个可以离开监狱。

  午餐前后也出现了同样的模式。中午12点半,就要吃午饭时,获得假释的机会只有10%,在法官刚刚吃完午饭时出庭,获得假释的机会超过60%。案子2中的犯人非常幸运,是法官午餐之后第1个出庭的,而且,他确实获得了假释。案子3中的犯人,因为同样的罪名——施暴——被判同样的刑期,也在下午出庭,但是要晚一些,在下午3点10分,是法官午餐之后第12个出庭的,遭受了在这个时间段出庭通常会遭受的命运——假释被拒。

  审判是很费脑子的工作。随着法官作出一个又一个裁决,他们的大脑和身体用完了葡萄糖——它是意志力强弱的关键,我们前面讨论过。不管他们的个人理念如何——不管他们是主张严惩罪犯,还是怀着怜恂之心,他相信犯人是会改造好的,他们的心智资源都变少了,很难继续认真作决定。于是,显而易见,他们就会偏爱风险较小的选择(至少是为了他们自己)。尽管对犯人来说不太公平——为什么就因为法官还没喝上午茶他就必须继续待在监狱?但是这样的偏差并不是孤立现象。它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意志力与作决策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作决策会损耗你的意志力,你的意志力一旦耗尽了,你作决策的能力就会下降。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整天作艰难的决策,那么你总会在某个时间面临耗尽意志力的局面,于是开始想办法保存意志力。你会找借口避免或推迟决策。你会选取最保险最安全的做法,这往往就是保持现状^it犯人继续待在监狱。

  否决假释之所以对法官来说是更容易的做法,第二个原因就是它能让法官保留选项。现在把犯人继续关着,日后还是可以选择假释犯人。人们之所以拖延作决定,部分原因是担心放弃选项。作决定,就是选择一个放弃其他,放弃得越多,就越害怕把某个重要选项裁掉了。有些学生在大学里选择两个专业,不是因为他们想证明什么,也不是因为他们计划把两个专业(比方说政治和生物)结合起来,而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让自己没有选择。选择一个专业,就是对其他专业宣判死刑,有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很难放弃选项,即使那个选项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不愿放弃选项的这个趋势,在意志力低下的时候尤其明显。作决定要损耗意志力,损耗了意志力后,人们就会想办法推迟或逃避决定。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被试者选择自己想买的几个物品(如果他们有想买的)。因自我控制练习损耗了意志力的被试者比其他被试者更有可能逃避决定,什么都不买。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让被试者想象自己在一个账户存了1万美元闲钱,然后给被试者一个投资机会。这个投资机会,风险一般,回报率一般偏上,是个好机会,因为一般回报率越高风险越大,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回报率一般偏上的话,风险一般也是偏上。没有损耗意志力的被试者,大都说会投资。对比之下,损耗了意志力的被试者,大都说会把钱继续存着。从理财角度来讲,后者的决定很不明智,因为,相对于投资来说,把钱存着实际上是一种损失,但是,保持现状比作投资决定容易。

  这个形式的拖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迟人生最重大的决定——挑选伴侣。20世纪中叶,大多数人20岁出头就结婚了。之后,随着社会的变化,男人和女人都有了更多选择。更多男人和女人在学校里待更长时间,追求需要经过长期准备的职业。多亏了避孕药的出现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人们现在可以选择享受性但不结婚。随着更多人定居在大城市。择偶范围变广了,担心要放弃的选项变多了。1995年,蒂尔尼为一个专栏作了一个半科学性质的调査,发现在纽约市:大量智商高、魅力大的人抱怨说很难找到爱侣。除了夏威夷这个最初收容麻风病人的岛屿外,曼哈顿是美国单身人群比例最高的一个地方。

  是什么让纽约人保持单身?蒂尔尼抽样调査了波士顿、巴尔的摩、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几个城市各自城市杂志上的征婚(友)广告。他发现,第一大都市纽约的单身人士,不仅有最多选择,而且最挑剔,对理想伴侣列出了很多要求。《纽约杂志》(A/ew York Magazine)指出纽约单身人士的征婚(友)标准平均有5.7个,显著多于位居第二的芝加哥(4.1个),大约是其他3个城市平均值的3倍。比如,纽约一位女士在广告中说:“不想安定下来?我也是!”她说自己“欢迎所有纽约男士前来应征”,不过她对“所有”的定义是:英俊,成功,身高在5英尺9英寸以上,年龄在29~35岁之间。另外一位纽约女士要求男士身高在6英尺以上而且会打马球。一个在广告中对“梦中情人”列出了21个要求的律师坦言,“吃惊地”发现自己没有吸引力。

  上述有关征婚(友)广告的调查不过是个非正式研究,但是最近,几个研究团队用更严谨的方法分析了人们挑选伴侣时表现出的特点,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他们监控了成千上万个在交友网站或单身派对上寻觅爱情的人。在交友网站上,用户会填写一份很长的个人情况问卷。在理论上,那么详细的档案应该有助于人们找到合适的伴侣,但是实际上,它产生了如此多的信息和如此多的选择,以致人们表现出荒谬的挑剔。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冈特•希施(Gunter Hitsch)和阿里•霍达斯库(Ali Hortacsu)以及杜克大学的丹·艾瑞里(Dan Ariely)发现,交友网站的用户一般每查看100人的档案,只能选出不到1人去约会。在单身派对中寻觅爱情的人就要幸运得多,这种活动一般只限一二十人参加。首先,每位男士与每位女士互谈几分钟。然后,所有人递交卡片表明自己想再次见到哪个人。最后,互有好感的人配起对儿来。一般而言,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最多遇到10个人就能找到1个配起来。有些研究发现,这个比例是10个当中有2~3个。、选择较少、时间有限,参加派对的人就会迅速挑选。艾瑞里说,对比之下,通过网站交友的人,因为有很多选择,所以只是不断地浏览。

  “当你有很多要求要考虑、有很多人可挑选,你就开始追求完美,”他说,“你不会将就一个身高或者年龄或者宗教或者其他什么方面不够理想的人。”艾瑞里进一步研究了这个不愿放弃选项的倾向,采取的方式就是,观察打电脑游戏的人。被试者在电脑游戏中打开房间找到藏在房间里的奖品,就能获得真正的现金。最佳策略是,在电脑屏幕上把三扇门每扇都开一次,找到奖励最大的那个,然后一直待在那个房间。但是,那个策略,被试者即使学会了也很难采用,因为游戏还有一条规则:不管哪个房间,如果一段时间没人,它的门就开始萎缩、最终消失,永久地关闭。这一规则让被试者烦恼,结果,他们不断跳回房间让房间的门保持开着,即使这样做会减少他们的总收入。

  “人们把关闭一个选项的门视为损失,愿意为避免感觉受到损失而付出代价。”艾瑞里说。有时,那样做是明智的,但是十有八九,我们会因为太过渴望保留选择权而忽视了长远代价——或者看不到其他人为之付出的代价。当你不愿将就选一个不够完美的伴侣,你最后就会一个也选不到。当父母在办公室总是无法说“不”,孩子在家里就遭殃。当法官实在不愿作艰难的假释决定,他实际就是在关闭囚犯的牢门。

每天,悦心理网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品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备案号:鄂ICP备14009956号-2

本站内容均转载自网络,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QQ:1989592798,本站立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