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是什么意思?是真的吗?

2024年3月24日 发表评论

“莫扎特效应”是指当人听到莫扎特音乐或是具有与莫扎特音乐相似曲式结构的音乐后,大脑活力提升,出现正性情绪,继而提高人们认知加工水平的现象。

  莫扎特效应的发现背景

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斯彻和加州大学的肖在1993年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音乐和空间推理能力之间存在关系。实验方法是让学生单纯欣赏音乐,10分钟后,采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听了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的测验成绩比其他组高出8-9个百分点,这种效果保持10-15分钟后就会消失。罗斯彻还认为如果经常给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或类似音乐会永久性地提高这种能力并影响终身。美国大众媒体对此实验进行了广泛的渲染和宣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各大唱片商店里有关莫扎特音乐的CD很快被销售一空,最终法国医生托马提斯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

  莫扎特效应的生活应用

(一)学校教育

在课堂教学领域,受到“莫扎特效应”的影响,音乐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据一位历史教师说,她在讲授鸦片战争的历史时,会在课堂开头先放一段电影《末代皇帝》的配乐,华丽而忧伤的旋律会将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吸引到课堂内容上,从而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平稳的铺垫;当讲述二战历史时,该教师则会放一段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配乐。这种音乐的导入可以丰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感受,调动起多种感官也能使学生上课不易产生疲劳,引起上课兴趣,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音乐教育融合学科教学已成为可能,这就是“莫扎特效应”在课堂上的运用和实践。

(二)婚恋家庭

了解胎教的家长都知道,几乎所有的胎教机构都会推荐莫扎特的曲子作为胎教音乐。这就是受“莫扎特效应”的积极影响。胎教音乐选莫扎特,并非因为莫扎特是神童,而是因为他的作品的旋律性非常明显,和声非常和谐。频率和节奏适中,纯净而简洁,最适合给天真烂漫的孩子听。而贝多芬晚年创作的音乐偏激烈,比如第五交响乐章中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歌颂生命伟大的旋律可能无法引起孩子的共鸣。当然,“莫扎特效应”并不局限于莫扎特,而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因此,莫扎特音乐并不是胎教的唯一选择,其他的音乐家也有很多适合做胎教的作品,比如,巴赫的《小夜曲》等也是非常经典的胎教音乐曲目。

(三)人际交往

某医疗中心曾经进行过一个试验,结果显示,莫扎特的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规律,每过30秒,音乐中就会出现一个频率高峰,而大脑中枢神经的许多功能运行,间隔的频率正好也在30秒左右,这解释了“莫扎特效应”的存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应用“莫扎特效应”来调节人际冲突。例如,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有冲突的时候,从而一方造成另一方心里低落、失望、生气,乃至抱怨等等负性情绪心理。此时,不妨播放些“莫扎特音乐”,让舒缓、放松的音乐缓解当前的氛围,也许有助于双方冷静思考刚才争吵的原因,从而解决人际矛盾,改善人际关系。

(四)单位工作

一般来说,不同的音乐类型对人的情绪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工作场所,如何选择合适的音乐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是“莫扎特效应”在单位工作中的衍生品。例如,餐厅选择背景音乐很有讲究,一方面要营造与主打菜式、餐厅格调更协调的环境来吸引顾客;另一方面,也会用快节奏的音乐悄悄的“轰”走用餐完毕的顾客。事实上,工作场所选择使用舒缓的音乐,让人放松下来,享受生活的时光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例如,一些单位在工作休息间隙播放轻音乐,还有商场、书店等公共场域纷纷选择舒缓的乐曲,就是在使用“莫扎特效应”对人产生的积极效应,让人们在包容、温暖的环境中优雅地生活。

  莫扎特效应的启示

启示一:爱音乐,爱生活

生活中,音乐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她能够让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年岁渐老的时候,音乐更能够让们我静下来思索人生的真谛。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看淡一些;爱恨情仇都是人之常态,宽容以待。唯有身体属于自己,唯有快乐属于自己。追求健康,淡泊名利,乘着歌声的翅膀,简简单单地生活。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人生有限,快乐无限。热爱音乐的我猛然发现,我一如热爱音乐那样热爱生活……

启示二:赏音乐,享人生

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在改善心情的同时,音乐对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也有帮助。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记忆乐谱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好处;学习乐器也未尝是一件坏事。比如弹钢琴在锻炼了大脑、左右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记忆力和智力的同时,弹奏的音乐也可以帮助演奏者舒缓情绪。所以,人生的乐幸需要音乐谱写出更美妙的旋律,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