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效应?情绪效应的简短案例和启示

2024年1月24日 发表评论

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对他人的情绪具有感染并施以影响的现象。

  情绪效应发现背景

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个开朗的人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放在一起,不到半个小时,这个乐观的人也变得郁郁寡欢了。加利·斯梅尔随后又做了一个实验证明,只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感染。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理心越强,就越容易受到坏情绪的感染。这种感染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完成的。古希腊有位杰出的哲学家叫德漠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近年来,一些商店、宾馆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

  情绪效应的简短案例

(一)学校教育

在教学中,不同的情绪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女儿回家经常会提到他们学校的两个老师,一个是他们的班主任,一个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先说说女儿的班主任,刚从学校毕业两年,论教学经验真的不是太多,有时开家长会还会脸红。但是她对孩子非常用心,面对孩子时总是微笑,说话时也很温柔,孩子们被老师的“阳光”感染,他们也都积极向上,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心情。再说隔璧班的班主任,他是个大嗓门,每天都会对着孩子们吼。女儿说:经常在上课时听到隔壁老师大声训斥的声音。所以很难看到隔壁班孩子们活跃的身影。孩子们整天噤若寒蝉,正襟危坐地待在教室里。他们班有孩子经常在家闹,不想去上学。不去评价两个老师的好坏,但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女儿的班主任温和的情绪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阳光与快乐,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婚恋家庭

在家庭中坏情绪的感染,往往是夫妻之间吵架的主要原因。例如,丈夫因为白天在公司被领导训斥了几句,一整天闷闷不乐。回到家有气无力地坐在沙发上刷手机。妻子看他累也就没有多过问。吃饭了,妻子叫了几遍,丈夫还在摸手机,妻子忍不住拔高了嗓门。丈夫的心情更烦躁了,没好气地说:“我知道吃饭,不要你烦!”妻子的火也上来了,冲着丈夫一顿数落:“一回到家鞋子也不放好,就知道坐沙发上玩手机,吃饭还要三请四邀……我上班也很累了,回到家还要做晚饭,还要看你的脸色……”。双方你来我往,一个美好的夜晚就这样被毁了。话说回来,丈夫心理委屈,或许只是想休息一下,但他没好好解释,妻子也不了解,于是大发雷霆。这样的坏情绪自然会影响到妻子,事情就被放大,吵架也就难免了。

(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关系中,“踢猫效应”的故事反映了人际交系中的情绪感染。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事实上,人际交往中到处体现“情绪效应”。上班途中的一点不愉快,可能会影响一天的情绪,还会波及到其他同事身上。一个微笑或者是一句幽默的话,也许可以化解一场尴尬或者是小小的危机。朋友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因为下雨再加上天黑不小心碰了一辆车,事情倒是不大,但是依旧让对方非常生气。原来对方今天过生日,他急着赶回家和家人聚餐,这样一来必然就晚了。朋友只好一边微笑,一边道歉。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朋友一直保持着谦恭和蔼的态度,使得对方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同时朋友也提出了可行的理赔方案。事情就和平地解决了。情绪是会感染的,遇事时你情绪激昂,对方也跟着激动。只有冷静下来,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四)单位工作

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多人每天在一起工作,难免会有各种情绪。因此,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威是个有趣的人,似乎没见过他情绪不好的时候,所以同事们都很喜欢他。谁有什么烦恼和他倾诉一下,心情就立马好转。有一天两个女同事因为一点小误会争得面红耳赤,双方剑拔弩张,恨不得撸起袖子干架。小威满面笑容地过来,一边走一边调侃:“看武打片喽!”吵架的双方见小威来了,同时奔过去,找他评理。小威让她俩一个个说,他一边听,一边开着玩笑,逗得两位同事又好气又好笑。等她俩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危机基本上也就解决了。表面上是小威用他的幽默化解了危机,实际上是小威身上的快乐情绪感染了同事,让她们渐渐地平静下来。情绪稳定了,接受对方意见就会变得容易。

  情绪效应的启示

启示1:构建良好的情绪环境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自带威压,学生都是有些害怕的。如果每天面对老师的坏情绪,学生整天提心吊胆,随时准备应付老师的咆哮,时时被恐惧心理控制着,必然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如果老师能够微笑示人,孩子的恐惧心理就会渐渐释放。当学生的心思不放在应付老师的威压时,他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学到的知识就会更多、更扎实,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因此,希望老师们学会微笑,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情绪环境,以情促知,最终达到知情交融。

启示2:重视情绪劳动的价值

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于20世纪80年代在《情感管理的探索》一书中率先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认为情绪劳动是指个体为满足组织的要求,使公众能察觉特定的面部表情或行为方式所做出的情绪管理。可见,情绪劳动是劳动者通过对自身情绪的适度调控,以营造出公众可以接受的情绪表现形式所付出的劳动。由于情绪劳动强调的是工作人员通过调节自己的自然情绪,使其与所在的岗位和工作环境相一致,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即需要当事人付出一定努力以实现非自然的情绪表达。这就意味着工作人员除了利用体力或脑力完成本职工作外,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调控和表达出学校工作所需要的情绪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这与情绪效应的价值不谋而合。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