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锚效应?如何破解?

2024年5月20日 发表评论

人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将人们的思维固定在某个地方,形成思维定式。这便是著名的沉锚效应。

1973年,心理学家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在研究中发现一种现象——人们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往往会被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影响,并且因此产生歪曲事实的认知。比如一些医生在评估精神类病人因“极度失望”而自杀的可能性时,就会被某些病人自杀的偶然性事件影响,因而将病人因极度失望而自杀的可能性错误地夸大。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将人们的这种被思维定式影响评价与判断的现象称为“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是如何影响人思维的呢?人的思维模式是从小建立的,并且存在着“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首先进入大脑的知识、经验、思想等就像抛入海底的锚一样,变成一种思维定式。

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进而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固定的、模式性的思维去判断和选择。尽管思维定式有助于大脑的思考,但更多时候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让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在早期的西方世界,人们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经验性的东西一直没有被人怀疑过,后来,生物学家发现了黑天鹅的品种,这才颠覆了人们过去的认知。其实,人们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就是一种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中的“锚”是人们思维中先入为主的一种偏见或认知。如果我们的思维掉入了沉锚陷阱,同样会被这些“锚”固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在一次表彰大会上,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某个你并不熟悉的员工进行了一番夸奖,虽然你并不知道领导所说是否属实,但是仍然会觉得那位员工很棒,这就是受到了“沉锚”的影响。

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沉锚效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老师让学生列举几件白色物品,学生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很多白色的物品。但这时候如果老师提示说——比如,牛奶,学生们的思维会一下子被固定在牛奶上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沉锚效应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思考,快速做出判断与选择。但与此同时,它又会形成思维定式,阻碍我们进行正确、客观的思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沉锚效应的影响,打破这个错误的思维定式呢?

第一,不要被大脑的知识欺骗。一个人的知识架构决定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也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但各种知识的积累、发酵,以及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也有可能产生另一种效应,那就是思维定式。

如果知识面过于狭窄,或者认知缺乏深度,沉锚效应就会随时影响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行为及决策。当我们被大脑中的知识欺骗时,思想也会被“套住”,就像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永远活在自以为是的错觉中,不敢走出来,也无法走出来。

为什么有的人会被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欺骗呢?而且有时候,知识越丰富,越容易被欺骗。比如,有的难题困扰了专家学者很久,却被一位毫无经验的年轻学生解决了。这是因为他缺少经验,所以没有被固化的思维“套住”,进而才能轻松地找到解决方法。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知识不等于智慧。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如果过于单一、固化,便很容易被思维定式影响。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无法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总是被大脑中的知识“套住”,那么将永远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更无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二,建立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美国著名的研究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学者布鲁克·诺埃尔·穆尔和理查德·帕克,将其定义为一种谨慎地运用推理去判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的能力。

“批判”含有批评和判断对错的意思,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对某个事物进行批评和判断,也不是带有偏见去反驳某个观点,而是保持思考的自主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不被动地全盘接受。同时,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的思维能力。由于受到沉锚效应的影响,先入为主的思维很容易给我们带来思维上的约束,让我们很难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我们要保持足够的冷静,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评判一件事,并决定是否能纳入知识体系当中,而不是仅仅为了批评。

我们在面对批评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要知道批评其实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他人对我们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帮助我们思考,一些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被指出来,更有利于我们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