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

2021年12月10日 发表评论

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third force)。60年代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言论自由的时代背景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长提供了沃土。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已经被广为接受。

 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呢?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前,欧洲有一批心理学家与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非常一致,他们被冠以“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称号。他们以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萨特等的学说为基础,发展他们的心理学理论。这些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包括宾斯万格(Binswanger, L.)、弗兰克尔(Frankl, V.E.)和罗洛·梅(May, R.)等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焦点是解决存在的焦虑,解决个人因为生活没有意义而产生的惊慌、恐惧感,通过强调自由选择,以及建立一种可以减轻空虚、焦虑和烦恼的生活方式,培养对人生更加成熟的态度。

存在主义哲学也影响了一些美国心理学家的观点。卡尔·罗杰斯早期做心理治疗师的失败经历使他意识到,治疗师不能替患者决定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他后来回忆说:“我突然明白,除非我有必要显露我的智慧和学识,我最好是依靠患者决定治疗过程的方向。”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转变发生在二战期间他观看阅兵时,“一次蹩脚的、可怜的阅兵,……穿着旧军装的童子军和肥胖的士兵们、打着旗子、吹着跑调的长笛”。这种阅兵本应该激励美国人的爱国热情,投入战斗。但是,它却使马斯洛认识到,心理学对理解人类行为的作用是多么渺小。他决心“证明人类有比战争、偏见和憎恨更好的东西”。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心理学去“思考那些一直由非科学家解决的问题——宗教、诗歌、价值观、哲学和艺术”。

建立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去理解人类的行为,便成为罗杰斯和马斯洛毕生的追求。

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人本主义理论的定义。这种现象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尤为突出,在当时,似乎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并努力使自己的理论普及。结果人本主义成了一种热门理论,似乎它能包治百病。近年来,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再那么流行,对人本主义理论的宣扬也少了,但还是有不少心理学者认为自己属于这一流派。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别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否属于人本主义的范畴,但是一般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1)强调人的责任;(2)强调“此时此地”;(3)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4)强调人的成长。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