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讲授】中医的“邪气”指的是什么?

2022年4月19日 发表评论

【中医师承讲授】中医的“邪气”指的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粤府办〔2014〕14号)中关于加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精神,按照《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推进“杏林传灯”——顺德区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顺卫医函〔2020〕52号)的有关规定,经单位申报推荐、顺德区卫生健康局组织评审,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尹德铭获评为顺德区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2021年9月,我院进行了卫生专业技术系列导师-学员结对仪式

中医认为人生病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中占据重要角色的就是“邪气”。什么是“邪气”?《素问·五运行大论》有“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由此似可推论不正之气即为“邪气”。

《内经》将邪气分为阴、阳两类。《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阳,或生于阴,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阳邪”,即从外而来的“外邪”或“表邪”。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属于阳邪,是导致疾病的外因。

“阴邪”,指“内邪”或者“里邪”。饮食不节、内伤脏腑、痰湿内生属于“内邪”;起居不慎,碰伤摔折导致淤血内生,或者七情太过,暴喜暴怒,忧思悲恐,导致气血紊乱,这些都是“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因。

简单理解,六淫邪气侵袭是疾病发生的外因,情志所伤、饮食失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因。

1、六淫:

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称之为六气,是不会使人生病的,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者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冬季当凉而反热),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这时候,六气就变成“六淫”了,则为邪气。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这些因素的人都会发病,若邪气偏胜,正气相对不足,邪胜正负,从而使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七情内伤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七情转变成为致病因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刺激超过一定限度,突然性(暴怒、骤惊)、强烈性(大恐、狂喜)、长期持久性(过忧、久悲);其二,机体的耐受、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发生疾病。此时的七情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3、饮食劳倦

饮食失于节制。如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或喜食某种性味的食物或专食某些食物。包括饮食偏寒偏热,偏嗜五味,或食类偏嗜等。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过度安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素问·宣明五气》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4、疠气

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病邪的统称。明·吴又可《温疫论·原序》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指出疠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疠气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也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疠气和六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下列因素有关:1)气候因素: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湿雾瘴气等。2)环境和饮食:如空气、水源、食物的污染。3)没有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如何抵御邪气的侵扰?《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涉及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预防疾病发生也必须从两方面着手:培养正气,提高肌体的抗邪能力;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病邪侵袭。简单来说就是增强正气,规避邪气。扶助正气一方面重视精神调养,要防七情内伤,要防偏食,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适度的体育锻炼可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网上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备注】发送招生简章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