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表现症状有哪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怎么改变

2022年1月8日 发表评论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很少有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睡眠不好。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

我们已经多次表明,性格内向的人看起来喜欢独处,但其实也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但是,他们可能只喜欢与某一类人交往,或者喜欢某些类型的社交活动。然而,聚会上的闲谈可能会耗尽他们的精力,而几乎不会带来什么回报。性格内向的人喜欢一对一的交谈,而群体活动会使他们觉得压力太大或精力不够。

(一)内向的表现形式与种类

社会焦虑:严格来说,社会焦虑带着宽泛的外部因素。“和纯粹个人的焦虑不同—那是在任何社会里都免不了的,社会性的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比方说,贫困者可能会忧虑自己的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则可能忧虑自己的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等量齐观,而忧虑则是都存在的。”这种情形下,一个人处于人群之中的自我意识体验,可能受到强烈的社会情绪影响,表现出恐惧反应,通常是从学校、工作中,也包括在家庭环境中感受的。即使是一对一的交谈中也能表现紧张或某种不舒服。其实这不是精神方面的问题,而是对其他人的看法或反馈,让自己产生不安,以及担心别人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说,焦虑的产生不完全是因为性格的内向,也可能是因为担忧其他人会怎样看待自己。

神经过敏:性格方面的神经过敏其实普遍是指心理过敏,而非病理上的症状。有一些内向的人心思灵敏、观察细致,直觉方面也很厉害,比大多数人都具有较好的辨别力。他们可能很排斥一些正常的交际活动,对一切人际接触都觉得不舒服,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可以触动他们脆弱的神经。但是,这种反应并不局限于内向性格,有些外向的人也同样会神经过敏。

精神分裂:严格来说,这是典型的精神疾病,往往是由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特征。而且不同的人由于背景和遭遇不同,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会不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疾病。有这种精神倾向的人,需要与别人建立一定的关系,但又恐惧与外部接触太密切。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采取远离尘嚣的避世态度,以逃离与他人接触带来的任何伤害。

除了以上不同层次的心理表现外,人们对内向性格往往还有误区:可能以为性格不外向的人就一定是内向,陷入非此即彼的误判中。事实上,人的精神和心理特征错综复杂,并不会那么简单。从心理学上分析,内向性格指的是心理能量来自内心的人,而外向性格的人,习惯通过人际交往补充能量。

换句话说,即使内向的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特质也并不是都一样,他们也分为很多种类型。从心理学角度,一般将内向性格分成四种主要类型。

  1.社交型的内向

这种人并不排斥社交,也善于同人打交道,只不过热衷于小群体,倾向与两三个或三五个熟悉的人打交道,追求交谈接触的人群类别与范围和一般人不同,就像俗话说的交朋友很重质量而不重数量的一群人。

  2.焦虑型的内向

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这种内向时常会与不自信,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结合在一起。有这种内向性格的人会很容易感到焦虑,尤其是在一些聚集人群比较多的场合,他们会把关注点转向自己,会显得很紧张,容易陷入焦虑中,非常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

  3.克制型的内向

这种克制型的内向者看上去做事很有条理,而且都会事先就做好准备。好比发言会在心中打好草稿,谈业务也一定会做好规划。所以,外在表现和外向的人也很相似,但他们之间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如果出席一个活动,外向型性格会什么都不想就积极参加,而这一类克制型内向者就一定会考虑很多细节,做足功课才会出席。

  4.思考型的内向

这一类人在其他人眼中是善于思考的,可能对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较保守,不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甚至比较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与人们常说的沉稳有点像,但这也是性格内向的一种表现。

其实,几种类型基本涵盖了性格内向的表现倾向,而每一个内向者可能属于其中的某一种,也可能是几种类型的复合。

  (二)形成内向性格的原因

由于内向性格的心理活动是获得行为能量的渠道,所以性格内向的人就会表现得专注自我或不问世事。因为当他们感觉外部刺激足够强时,便将信息进入的通道关闭,需要对外部经验和自身经验进行比较,尝试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理解新的信息。

从性格的养成而言,每个人最终成为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都有客观环境的原因,内向性格的形成往往也有特定的背景。

1.天生的内向性格。

2.因为大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恐惧,像青少年时期与异性开始接触时,过分在意对方的看法,内心慌张,造成某种不自在的尴尬局面。

3.家庭背景和保守的观念。一些人内向性格的形成与自己家庭有很大关系,比如他们的父母属于思想传统或者严厉苛刻的人,他们希望孩子从小规矩、做事服从家长的安排、不可有太多的自主性,而且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了这个时期应有的天真、活泼,容易造成以后不爱表达、沉默的人格。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有长幼区别,但不是传统封建家庭的尊卑服从。父母应该通过爱和奉献,让孩子感受到幸福。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束过于严厉,不让子女去结交朋友,不允许孩子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所以,一些青少年在踏入社会之前,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庭。这些从小与同龄人缺乏充分沟通,成长空间过分狭窄的青少年,在一般人际沟通的技巧上就很欠缺,那么,当他们正式踏入社会,开始做事时,无意之中就会得罪一些人,而这些人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到自己的个人世界。

4.与自身经历有关的性格养成。一些内向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三)内向性格的特征

为什么性格内向的人有时候会使性格外向的人感到不安?因为性格内向的人表现出来的举动,可能有时候自己都会感到糊涂:当感觉到精力疲惫,他们其实可能也会显得很矛盾。也许前一天他们还非常健谈和喜爱交际,后一天,他们可能就会一句话也不想说了。

综合来总结,性格内向的人很可能会有以下较明显的特征:

1.将精力保存于内在世界,使其他人难以理解他们。

2.专注于思考问题。

3.在谈话前会犹豫半天。

4.避开拥挤的人群,寻找安静。

5.忽视其他人在做什么。

6.小心谨慎地与人交往,只参加经过选择的一些活动。

7.不会随意地发表意见,需要别人问到才讲出自己的看法。

8.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独处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不受干扰,就会变得焦虑不安。

9.以小心仔细的方式思考或行动。

10.不会表现出太多的面部表情或反应。

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怎么改变

  经常有妈妈问,我家的孩子性格内向,见人害羞,不善交往,在学校里,也经常是自己在玩儿,这种性格的孩子,究竟该怎么办?有没有办法纠正啊?

其实,6岁孩子内向,未必真的是性格所致。很多小朋友上学之前腼腆内向,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但是,上了小学之后,却变得活泼、开朗,有些本来文文静静的女孩,甚至疯得像是男孩子一样。可见,造成孩子内向的原因,与其成长阶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另外,孩子的性格也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开的。“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不要千篇一律,严肃教条。父母要耐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时,扩大孩子的交际圈和社会活动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社交潜质。

可以多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除了家人和同学之外的更多人,特别是同龄的人。有些孩子在生人面前总是表现得怯怯的,不是他本身不够大方,而是因为他没有太多机会接触生人,缺乏这些方面的练习而已。那么,如果孩子能够多与陌生人接触,特别是同龄人接触,那么,他就能在交往中积攒经验,同时,也能随时随地向同龄人学习,从而改变他的内向性格。还有些孩子,总表现得畏首畏尾,这就与平时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限制特别多,不许孩子干这、不准孩子干那,总是把孩子放在条框中。这样,孩子的天性就难免被束缚,行为做事之前,也会有意无意地在脑子里反复思考会不会导致大人不高兴,性格自然也就变得内向,不够果敢了。父母应该给予他们充分自由,让他们去玩沙、玩泥巴、噼噼啪啪地踩雨后的积水、像个小勇士一样地去爬石头堆、爬沙堆,让孩子肆意玩耍,尽情挥洒,慢慢地,孩子的性格自然也会变得开朗和活泼起来。

  性格内向是天生的吗,能不能改变?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否就意味着无法改变?

小南今年已经24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眼看着年纪不小了,她自己也很着急,有一天,她不得不走进心理咨询室。

而对心理医生,她讲出了自己的苦恼:

“我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朋友不多,也不太喜欢跟人交往。毕业之后,我进了单位,发现里面的年轻人很多,而且很多男孩长得都不错。心中难免会希望别人能够喜欢我。但是事与愿违,似乎并没有人喜欢我,甚至都没有一个异性同事主动跟我说话,我很难过,在上学的时候,曾有同学说我太高傲,其实,我并不是高傲,只是感觉跟别人没什么共同语言,所以,慢慢地变得沉默起来。”

听了小南的话,心理医生笑着回答道:“你不如改变一下自己,尝试着主动去栽种爱情的花朵,或许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生来就这样,怎么改啊!改不了啦。”小南着急地说道。

想必很多性格内向者都有和小南一样的困惑,认为性格是天生的,一旦定型,就无法改变。其实不然,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虽然说,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遗传,但是后天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价值观、人生观等也会对人的性格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塑造一个好的性格。

关于这一点,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爱森科曾做过研究,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爱森科的这一理论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引发了人们对于性格可以重塑的丰富联想。

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也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比如,一个人天性胆小,不愿与人交往,但是后来他进入部队,在集体中不断被磨砺,逐渐变得坚强、开朗、豁达。又如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的人都沉默寡言,天长日久,他也可能变成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所以,环境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影响着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最好雕塑师。

不过,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性格的稳定性会越来越强,改变它需要的外力也就越来越大。但是只要能够下定决心,就没有改变不了的现实。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