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行为心理学理论

2021年11月30日 发表评论

作为新行为心理学者的阿尔伯特·班杜拉,也是社会学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心理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也被称为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后果的观察,而获得行为的过程。例如,儿童攻击行为的获得。观察学习与刺激学习存在着不同之处。

首先,在刺激反应的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亲自去尝试,而观察学习只需要学习者进行观察就可以,不必亲自去实践。

其次,刺激反应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直接接受强化;观察学习则不然,它只需要学习者接受替代强化就可以了。

在对观察学习进行阐述时,班杜拉指出,这种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观察学习受到认知因素的制约和调节。

注意过程:这是观察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在环境中发现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对象,并形成学习的意向。注意过程决定观察学习的发生以及观察者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对未来学习的效果也深具影响。在观察过程中有几个因素分别是:被观察对象的活动特征、个性特征以及其示范行为的清晰度。另外,观察者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征包含:个性特征、感知能力、觉醒水平、过去的经验。另外,人际关系也影响对象的观察,如果观察者认为自己属于被观察者的群体,则很容易注意他的行为。而当观察者模仿被观察者的行为后,获得了他人的表扬或鼓励,注意过程便会得到强化。

保持过程:这个过程是观察者将对被观察者(榜样)的榜样示范行为记忆在大脑中的过程,包括视觉形象和言语编码。班杜拉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言语编码的作用更大。但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来说,视觉形象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强。

运动复现过程:是观察者将被观察者示范的行为再现的过程。动机过程: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观察者将从被观察者那里学习到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并不是说观察者从榜样那里学习到的行为就一定会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只有当活动的结果获得表扬时,观察者才会表现出此行为。否则不会表现。

(2)观察学习的模式

被观察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行为示范给观察者,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行为模式——父母或师长的行为举止对观察者的影响;言语模式——向观察者讲述应该怎样去做,即通过言语指导观察者的行为;象征模式——通过影视剧、小说等将榜样行为传递给观察者,对观察者来说,这一模式的影响非常大;抽象模式——被观察者以自己的行为为例,向观察者传递这些行为的原理与规则;参照模式——辅以具体事物传递某一概念或操作事项,以便被观察者更好的模仿学习;参与性模式——观察示范和参与模仿共同施行,以便更快地提高学习效果;创造模式——观察者将学习到的榜样的行为,经过自己重组后形成新的行为;延迟模式——观察者在学习被观察者的行为后,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所表现。

(3)自我调理论

班杜拉指出,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即便没有受到强化观察者也可以获得新的行为,但新的行为是否会表现出来,则由强化作用决定。强化三种形式为:自我强化——观察者根据自我评价的标准,对自己学习到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进行自我调整;直接强化——外部因素对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干预;替代强化——观察者自我没有受到强化,当他学习后看到被观察者的行为后受到了强化,使得观察者形成行为趋向。

(4)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就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班杜拉十分关注,并对攻击性、性别作用、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进行了专门研究。

班杜拉发现,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社会对儿童表现出的某一种攻击行为方式予以承认和允许,譬如,一些体育竞技类的运动;而对于儿童所表现出的某一类攻击性行为则不允许,如对他人的人身攻击,或者对财物的破坏行为。儿童在观察攻击的模式时,将会对哪种攻击性行为会得到强化予以关注,得到强化的行为将更容易受到模仿。

另外,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中,有三个因素将会影响攻击行为的模仿:家庭氛围、社区文化氛围以及信息传播工具。

同时,性别品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尤其模仿的作用更大。在班杜拉看来,通常,两性行为是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但是由于社会强化的作用,他们表现出的行为往往与自己的性别更加适宜。事实上,观察过程本身也是受到社会化影响的,也就是说,由于社会影响,儿童会逐渐忽略或干脆停止对异性模式进行细致的观察。

班杜拉指出,社会学习的榜样还会影响到自我强化。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做了这样的实验:让7-9岁的儿童观看滚木球比赛,在比赛中,获胜者将会得到奖励——奖励自己一块糖果;输球者则要进行自我批评。在此之后,班杜拉让看过比赛的儿童和没有看过比赛的儿童,分别参加这一竞技游戏,结果,看过比赛的儿童,模仿球赛获胜者的模样,给自己以奖励;而没看过比赛的儿童则态度很随意,觉得输赢都喜欢。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榜样的行为对儿童在自我行为的评价方面,也就是自我强化的社会化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一个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懂得谦让和合作,与观察学习榜样的行为有很大关系。班杜拉认为,亲社会行为可以通过榜样对观察者施加影响。还是滚木球游戏,获胜者将自己获得的奖品捐给“贫苦儿童基金会”;然后,分别让两组儿童玩这种游戏,结果,观看过成人比赛的那组儿童,将获得的奖品捐赠出去的比例大于另一组儿童。由此,班杜拉认为,亲社会行为不能只靠训练取得效果,榜样的影响会更有用,而且这种行为维持的时间更长久。

(5)相互作用决定论

班杜拉在论述行为时指出,虽然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但他认为环境不是唯一决定行为的因素,人的行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在他看来,环境是由人的行为创造出来的,而环境又会影响人的行为,行为产生经验,经验又反过来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所以,一个人的个性是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优点在于强调榜样行为对个体的影响。他对榜样学习十分重视,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教育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另外,他认识到在人的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不仅只有环境还包括人的认知因素以及人的行为本身的影响,这一认识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认识局限。但他也有自己的片面性,即认为人的一切个性特征都来自于观察学习。同时,他对认知因素的认识还不过分。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心理学理论" aria-errormessage="wpforms-40324-field_10-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