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的冥想对象

2021年12月9日 发表评论

瑜伽中的冥想对象

在练习专注和冥想中,所选择的对象或理想可以是具体的,或者是抽象的;可以是一个词,或者是一种观念;可以是一幅图像,或者是一个符号;也可以是一个神的形象,或者是一个人。

  钵颠阇利的《瑜伽经》提到了可能的冥想对象:

1.超越了所有悲伤的光辉绚丽之光。根据古代的知微者所说,这是灵性意识之光,在内心的隐蔽处闪耀,超越了所有的悲伤。求道者在心中想象无限的、天空般的、透明的光芒,然后想到自我就在那里面。

2.不被所有激情和执著所束缚的被照亮的灵魂之心——那就是说,一位圣人的心会使人感到有吸引力,也使人有信仰。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总是平静的。集中在这样一颗心上的心意,也会专注在平静中。

3.梦的经验或者深眠经验——那就是,一个关于圣人或神圣象征的梦,或者是一种深眠中的喜悦状态,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梦中,对外在世界的感知被关闭了,头脑中的各种思想变得逼真。人会以三种方式来冥想任何这样逼真的梦:(a)通过建立一个梦想对象的精神图像,并且想象它是真实的;(b)通过冥想一个记忆中的梦,并且维持那种冥想状态;(c)通过专注任何提升灵性之梦的体验。

无梦的睡眠状态是那种外在与内在感知都变得模糊的状态,只保留着一种被动的意识。这种被动的“我—意识”也可以成为冥想的对象。

4.有助于提升灵性的所有事物。这样的事物可以是一块地方,某些场境,一种思想,或者是任何其他引起心意集中的事物。如果心意能够集中在某一对象上,它也可以集中在其他对象上。

根据瑜伽体系,正如传统理解的一样,冥想与崇拜相比,冥想更像是一种客观的技巧。冥想的目的是,通过认识内在的自我,或者是原人(Purusha),也就是纯意识来停止所有的痛苦。瑜伽体系认为痛苦的根源是无明,迷惑了自我,使它纠缠在物质世界里。这种纠缠是心意的本质,补救的方法是斩断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对自我的纠缠。只有通过实在(Reality)的知识才有可能做到,因为知识带来力量: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一种事物的时候,才能够控制它。

瑜伽体系主张物质世界和心意世界(the world of mind) [2] 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物质事实上是从心意进化而来。当心意的真实本性被知晓,它就再也不会迷惑自我。只有自我才会散发出它本有的光辉。冥想是被用作获取这种知识的技巧。在这种技巧里面,意志力扮演一种重要的角色。通过锻炼意志力,心意有意识地和从容地培养出一种单一的思想,排除所有其他思想。冥想始于集中于一个单一对象,以专注于那个对象为高潮。通过专注而揭开那个对象的真正本性。认识一个对象的真正本性,可以使人明白宇宙中所有对象的真实本性,因为所有一切事物都是由同一种心质构成的。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