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

2019年10月16日 发表评论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

你从哪里来?生命是个伟大的谜,了解生命本身,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莫名的焦灼与恐惧,盘踞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即不自由,也不快活。我们渴望爱,但内心却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一切究意是为什么?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由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各种场合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克里希那穆提主张个人了悟整理,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的著作既不能帮助读者迅速致富,也不能帮助读者如何获取名望;既不能教读者击败或驯服他人,也不能让读者博得更多掌声。《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与生活的细枝末节无关,但它的重要在于提醒读者,从初入世界到今天,人们得到了许多,也丢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快乐。当忧虑和焦灼占据人们心灵的时候,人们既不自由,也不快乐。作者的一生,都是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出来,找到快乐。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读者对象:对身心灵成长感兴趣的读者。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编辑推荐

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喜乐:你也许想嫁给最有钱的男人,或是娶最美的女孩,或者通过考试,被某人赞美,你认为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就会快乐。然而这是快乐吗?它难道不正像花朵在早晨绽放,很快就在夜里凋谢了?
☉死亡:你认为一片叶子从树上坠落时有恐惧吗?你认为鸟儿对死亡有恐惧吗? 它并不关心死亡,因为它太专注于生活,专注于捉虫、筑巢、歌唱,为了飞翔的快乐而飞翔。它们的喜悦似乎那么无限,如果死亡来临,很好,它们就从此结束了。
☉爱:人为什么总是永不休止地渴望被爱? 那是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你就永远不会拿着乞丐的钵去请别人填满,而一颗空虚的心,是永远无法以寻求爱的方式来填满的。爱是一颗富足的心创造和始终给予的。
☉乔治·萧伯纳:他是我所见过的人类中最美的一位。亨利·米勒: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纪伯伦:他进入我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想必就是基督的化身了”。他对抗所有的愤怒、恐惧、困惑、平庸、无力,他就是克里希那穆提。
☉和他相遇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相逢……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六十多册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讲话集结而成,目前已经译成了47种语言出版。
克里希那穆提以为,只有通过每个个体内心心灵的变化,社会才会有一个根本的变革,世界才会走向真正的和平;这种心灵的变化并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是在于片刻间所发生的觉悟;它的前提乃是智慧的获得;而这种智慧的获得则根本依赖于对自我的怀疑、批判与认识,因为在他看来,“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情》在线试读

第一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问过自己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学习各种科目?为什么参加考试,和同学比得分高低?所谓的教育究竟含有什么意义?它涵盖了什么?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只是为学生质疑这个问题,同时也跟父母、老师以及所有热爱地球的人们,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通过竞争来受教育?难道受教育只是为了通过几项考试,得到一份工作?还是为我们在年轻时奠定基础,以便了解人生的整个过程?获得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是必要的,然而这就是一切了吗?难道我们受教育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显然,生命并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生命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它是一个伟大的谜,在这个浩瀚的领域中,我们更有幸生为人类。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谋生,我们就失去了生命的整个重点。去了解生命本身,比只是准备考试、精通数学、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

所以,不论我们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为何教育他人或受教?生命到底是什么?难道生命不奇怪吗?飞鸟、花朵、翠木、蓝天、星辰、河流、游鱼......这一切都是生命。生命是贫穷的、富足的;生命是群体、种族、国家之间永不停歇的战役;生命是静思冥想;生命是所谓的宗教;同时它也是心灵中微妙的、隐藏的东西,包括羡妒、野心、激情、恐惧、成就及忧虑等等。这所有的一切以及更多的事物都是生命,然而我们通常只准备了解生命的一个小角落。

我们通过一些考试,找到一份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就越活越像一部机器。我们依然对生命恐惧、焦虑,因此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整个过程,难道不是教育的目的?还是,教育只为我们谋职或找一份最好的工作而奠基?

我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怎么样?你是否问过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最大的可能是你会结婚,在你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时,可能你已经是父亲或母亲了,然而你会被一份工作绑住,或是被厨房绑住,你就在这其中渐渐衰萎。这难道就是你所有的生命了吗?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应不应该问自己?如果你有一个富裕的家庭,那么你已经确定自己将来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你的父亲也许会提供你一份舒适的工作,或者你可能在婚姻中获得很多财富,但是你仍然会腐败、枯竭。你看见这点了吗?

显然,除非教育能帮助你了解广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它惊人的美、它的哀愁及欢乐,否则教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你也许会得到学位,得到一连串的头衔,得到非常好的工作,然后呢?如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你的头脑变得迟钝、衰竭、愚蠢,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所以当你年轻时,你是不是应该弄清楚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教育的真正意义,难道不是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吗?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地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

但是如果你有恐惧,你永远也不可能有智慧。任何形式的野心,不论是精神的或物质的,都导致焦虑及恐惧。野心不能带来清明、简单而直接的心智,所以是不可能有智慧的。

当你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人在年纪渐长时,都变得有所恐惧。我们对生活恐惧,怕失去工作,怕传统,怕邻居,怕丈夫或妻子的批评,怕死亡。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惧;一旦有了恐惧,便失去了智慧。我们是否可能在年轻时,便生活在无惧的气氛中,不只去做我们喜爱的事,更能了解生命的整个过程?

生命真是美极了,它不是我们制造出的这些丑恶。惟独当你对所有的事物革新之后,你才能欣赏到它的丰富、深度及可爱。革新组织化的宗教、传统和现今败坏的社会,然后以人本的立场来探究什么是真理(不是去模仿而是去探究),这才是教育。

服从社会、父母及老师的教导是很容易的,那是安全又容易的生存之道,不过那并不是生活,因为在其中存有恐惧、腐败及死亡。活着就是去探索什么是真相,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做得到,或是当你的内心拥有永不停歇的革新时。

但是你从没有被鼓励去做这件事,没有人告诉你要发问,去探索上帝究竟是什么,如果你开始反叛,你将和所有的错误对立。你的父母及社会要你过得安全,你自己也想过得安全。安全的生活通常代表的是模仿,所以是活在恐惧中。显然,教育的意义应该是帮助我们活得自由无惧,不是吗?创造出没有恐惧的气氛,需要你和你的老师共同进行许多的思考。你知道这是什么意识吗?创造没有恐惧的气氛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我们必须创造它,因为这个世界已经陷在无止境的战争中,它已经被追求权力的政客误导,它充斥着律师、警察、军人以及互相抢夺地位的野心男女。还有一些所谓的圣人、宗教的教主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他们也想在今生或来世得到权力、地位。

这是一个疯狂的、完全混乱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和别人作对,极力想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一个有权势或享福的位置。这个世界被冲突的信念、阶级意识、不同的国家主义、各种形式的愚蠢及残酷所分割,而这就是你学着去适应的世界。你被鼓励去适应这个悲惨的社会,你的父母要你这么做,你自己也想这么做。

然而,教育的意义只是帮助你顺应这个败坏的社会制度吗?还是要给你自由,一种全然的自由,来让你成长并创造一个不同的社会,一个新世界?我们必须拥有这份自由,不是在未来,而是现在,否则我们将被彻底消灭。我们必须立刻创造出自由的气氛,你可以在其中生活并且探索什么是真相,然后你会变得有智慧、有能力面对及了解这个世界,而不只是顺服它。因为在你的心底深处,你是不断在革新的,也只有那些不断革新的人,才会发现什么是真理,那些服从与跟随传统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不停的探索、不停观察、不停学习,你才会发现真理、上帝或爱。如果你的心中有恐惧,你就不能探索、观察、学习,不能深入地察觉。所以,教育的意义很显然就是消除外在及内在破坏人类思想、关系及爱的那份恐惧。

问:如果所有人都抱着改革这个世界的态度,世界不是会变得一团混乱吗?

克里希那穆提(以下简称“克”):先注意听听这个问题,因为了解问题而不空等答案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是:如果所有人都抱着改革这个世界的态度,世界会不会产生混乱?然而,目前的社会是否已经完美到如果每个人都革新它就会产生混乱?难道“目前”没有混乱吗?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吗?每个人是否都过得快乐、充足而丰盈?难道人与人没有彼此作对?没有野心及粗鲁的竞争?所以这个世界已经在混乱中了,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不要被言语所麻醉。不论印度、欧洲、美国,这个世界正在衰败中。如果你看见了衰败,你就会开始向它挑战,寻找方法来解决这个紧迫的问题。

你如何面对这项挑战是很重要的,不是吗?如果你以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的立场来反应,你的反应就受到限制,因此根本就不算是反应。你的心中必须没有恐惧(当你不以印度教徒或资本主义者的身份来思考,而是站在一个想解决问题的完整之人的立场时,你才能充分而确切地反应)。同时,你必须对社会上野心钻营的基本态度有革新的做法,你一旦不再有野心,不再汲汲营营,不再执着于安全感,才能迎接挑战,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问:革新、学习及爱,这三件事是分开的程序,还是同时发生的?

克:它们当然不是分开的程序,而是合一的。你看,明白问题是很重要的 。这个问题是建立在理论上,而不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这个问题只是口头的、知性的,所以它不生效。一个没有恐惧的人,一个真正处在革新状态的人,他不断找寻学习及爱的意义,这样的人是不会去问一个或三个程序的。我们对言辞都太聪明了,我们以为提出解释就已经解决了问题。

你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吗?当你真的在学习时,你是通过你的生活在学的,你没有任何特定的老师,每一件事都在教导你――一片枯叶、一只飞鸟、一种气味、一滴眼泪;有钱的、贫穷的、哭泣的人们;女人的微笑、男人的骄傲――你从所有的事物中学习,所以你并没有一个特别的指导者,没有哲学家,没有灵性导师。生活本身就是你的老师,你是处在不停歇的学习状态中的。

问:社会真的是建立在野心及钻营上的吗?但是如果没有了野心,我们不会衰败吗?

克:这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特别注意。你明白专注是什么意思吗?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在教室里,当你望向窗外或拉别人的头发时,老师会叫你专心,这是什么意思?这表示你对这门课没有兴趣,所以老师必须强迫你专心。事实上,这当中根本毫无专注可言。你必须对一件事深感兴趣才会专注,然后你才会想要知道相关的所有事情,你的整个心、整个人才可能专注。同样的,如果你认识到你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你就会有兴趣想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了。

我们首先不要问野心是对或错,我们应该先弄清楚的是:野心者是否毁灭了他们自己?观察你周遭的人,观察那些有野心的人。当你野心勃勃时,你会怎么样?你是不是只想到你自己?你表现得很残酷,把别人推向一边,因为你想实现你的野心、想变成大人物 ,所以我们创造了一个成功和失败的人彼此冲突的社会。在你和其他羡妒你的人之间,存在着不停的争战,然而这种冲突能带来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吗?

当你为了自己所爱而去做一些事情时,你有野心吗?你以自己的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你想得到利益、达到特定的目标或得到更大的成就,只因为你爱这件事,在这其中是没有野心的,不是吗?在这过程中并没有竞争,因为你不想和任何人争第一名。

教育是否应该帮助你了解你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在你的一生中,你会努力去做你认为值得又深富意义的事?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过得很悲惨!你不知道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的心陷入一种例行公事,其中只有无聊、衰败及死亡。(所以当你年轻时,找到你真正“爱”做的事是很重要的,这是创造新社会的惟一途径。)

问:在印度,就像其他大部分国家一样,教育是被政府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能实现你所形容的教育方法?

克:这位先生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这种学校是否能存在?(他看见世界上所有的事愈来愈被政府、政客、权威人士所控制;他们想要塑造我们的思考方式,他们想要我们照着一定的模式思考。不论是在苏俄或在其他国家,一般的趋势都是由政府控制教育。)这位先生问我,如果政府不加以援助,这种学习能不能实现?然而,“你”怎么说呢?你知道的,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既重要又有价值,你就会全心全意去做,不管政府也不管社会的敕令,然后这件事就会成功。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把心思放在任何事情上,所以才会提出这种问题。如果我们觉得新世界有可能实现,每个人都会在内心深处进行彻底的革新,不但在心理上,还在精神上进行完全的革新,然后我们就会付诸心力、脑力、体力,创造出一个不因恐惧而带来问题的学校。

先生,任何真正的革新,都是由少数看见真理,并且希望活在真理中的人所创造的。但是要探索真相,就必须有所突破传统的自由,也就是离开所有恐惧的自由。

第二章 自由的问题

我想和你们讨论自由的问题。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需要深入的学习与了解。我们听见许多关于自由、宗教的自由以及个人意愿的自由之讨论。无数的学着写过许多有关自由的书籍,但是我想我们可以用一种非常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也许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解答 。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停下来观赏过落日的彩霞,或是斜挂树梢害羞的新月 。在那种时刻,河水通常是很平静的,每个景物都倒映在水面上;小桥、火车、温柔的月光以及天色昏暗时挂在天上的星星。这一切都非常的美。当你观察、注视、全神贯注于美好的事物时,你的心一定得远离先入为主的偏见;你的心一定不能被问题、烦恼及臆测所占据。只有在你的心非常安静时,你才能真正地观察,然后你的心才能对美好的事物敏感,或许这样就能找出和自由相关的线索了。

什么是自由?自由是不是去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想你爱想的事?这些事横竖早已做了,然而独立自主就是自由吗?

许多人在世界上是独立的,但很少人是自由的。自由包藏着极大的智慧。得到自由就是得到智慧,不过只是希望自由并不能带来智慧。你必须了解你的整个环境,也就是社会、宗教、父母及传统不断加给你的影响,你才开始有智慧。

但是要了解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来自父母、政府、社会、你所属的文化、你的信仰、你的上帝、你的迷信、你的不假思索便顺从的传统――要了解以上这些,并得到自由,需要极深的洞察力。但是你通常都会向他们屈服,因为在内心里,你是恐惧的。你怕自己得不到一份好工作,怕你的上司责骂你,怕自己不合乎传统的标准,怕事情没有做对。但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其中没有恐惧或勉强,没有求取安全感的冲动。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得到安全感,希望别人称赞我们很棒,看起来很动人,或是有多么聪明。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些,我们不会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许多头衔,这一类的事通常会让我们肯定自己,产生重要感。我们都想成为有名的人,然而一旦我们想成为某某人物,就丧失了自由。请你注意,因为这是了解自由的真正线索。不管是在充满政客、权力、地位及权威的领域,或是你努力想变得有德性、高贵而神圣的所谓“灵性世界”,一旦你想成为某某人物,你就不再自由。

只有那些认清这些事实的荒谬性的人,他们的心才是无邪的,因此也就不会被想变成某某人物的欲望所驱动,这种人才是自由的。如果你了解了这份纯真,你就会看到它惊人的美感和深度。

考试是为了给你一份职位,使你成为某某人物而设立的。头衔、地位和知识也鼓励你成为重要人物。你的父母、师长更是时常告诉你要得到某种成就,要像你的叔叔或祖父一样成功。你模仿英雄人物,或希望变得像圣人一样,因此你永远也得不到自由。

教育的意义是要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不论你是丑或是美、羡慕别人或嫉妒别人,永远都要做你自己,并且真的去了解这一切。做你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你总认为自己是卑微的,如果你能把自己变得神圣一定很棒。但是它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你认清真正的自己并且了解它,那么在这份深入的了解之中,你就开始蜕变了。因此,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变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随传统、父母或上师,而是在每一个刹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你并没有被如此教导过,你受的教育总是鼓励你成为某某人物,这绝不是了解自己。你的“自我”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它不只是那个去上学、吵嘴、游戏、恐惧的实体,它也是一个隐藏的、不明显的东西。

这个自我不仅仅是你的思想,更包括旁人、书籍、报纸、领导人物等加诸于你的观念事物。只有当你对必须“成为某某人物”的这个观念加以革新,这才是惟一的革命,它会带领你得到这份不寻常的自由。去发掘这份自由,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以及你自己的欲望,都希望你认同一些事物,然后才能得到快乐及安全。但是如果你想要有智慧,就必须把这些捆绑你、辗压你的影响力破除。

新世界的希望存在于那些看出错误并且去革新的人身上,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正的行动。这就是你必须接受教育的原因,只有当你生活在自由中,你才能创造出不是建立在传统上、不被某些哲学家或理想主义者的特殊习性所左右的新世界。如果你只想变成某某人物或是模仿某个神圣的榜样,你是不可能得到自由的。

问:什么是智慧?

克:让我们慢慢地、有耐心地来探索这个问题。探索它并不是要得到结论,我不知道你是否看得出其中的差异。当你给智慧下结论时,你就不再有智慧了。这就是大部分年长的人所做的事,他们给一切事情下了结论,然后他们就不再有智慧了。因此你立刻觉察到一件事,那就是:有智慧的心是会永不停止学习、永远不下结论的。

什么是智慧?大部分人都很满意自己所下的定义。他们也许会说:“那是个很好的诠释。”或许他们更喜欢自己所做的诠释。但是一个满意于诠释的心是很浅薄的,所以是不具有智慧的。

你已经开始意识到,智慧的心不会满足于诠释和结论,它也不是盲信的心,因为盲信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结论。

智慧的心是探索的、观察的、学习的、研究的。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恐惧不存在,如果愿意革新,革新整个社会结构,去发现什么是上帝、什么是真理,智慧就会出现了。

智慧不是知识。即便你读遍了世上所有的书籍也不能带给你智慧。智慧是很微妙的东西,它没有停泊之处。你必须完全了解心智运作的整个过程――不是根据哲学家或老师的说法,而是你自己心智运作的过程――它才会发现。你的心智是全人类的结果,你一旦明了它,就不再需要读任何一本书了,因为你的心智包含了过去所有的知识。所有智慧产生于对自我的了解,你只能在面对各种的人事、想法中,才能了解自己。智慧不是你能获取的东西,它不像学习;它是在巨大的革新之中升起的,也就是当你没有恐惧的时候,这其实意味着当你有爱的时候,智慧升起了。因为没有恐惧,就有爱。

如果你只对解释有兴趣,恐怕你会觉得我没有给你答案。追问什么是智慧,就像追问什么是人生一样。人生就是学习、游戏、性、工作、争执、羡慕、野心、爱、真理......人生就是这一切,不是吗?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耐心认真而持续地追问这个问题。

问:粗糙的心能变得敏感吗?

克:请注意听这个问题,注意言辞背后真正的含义。粗糙的心能变得敏感吗?如果我说自己的心是粗糙的,然后我试着去变得敏感,这份努力的本身就是粗糙的。请不要困惑,只要观察就好。如果我发现自己是粗糙的,但是我不试着去改变它,也不试着去变得敏感;如果我开始去了解什么是粗糙,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它――我吃东西时的贪婪、待人的粗鲁、我的骄傲自大、我的习惯及思想的粗野――在这种观察下,当时的状态就改变了。

同样的,如果我是愚笨的,而我想变得有智慧,这份想变得有智慧的努力,就是更大形式的愚蠢,因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愚蠢是什么。不论我怎么尝试去变得有智慧,我的愚蠢依然存在。

我也许可以得到表面的学识,也许可以引经据典,背诵伟大作家的章句,但基本上我还是愚蠢的。如果我观察并了解生活中的愚蠢――我如何对待仆人、邻居、穷人、富人及雇员等――这份觉察就会把愚蠢粉碎。

你可以试验一下,看看自己如何对仆人说话,观察自己对高官有多么恭敬,对那些不能给你分文的人是多么轻慢,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有多么愚蠢。在这份了解之中,你就会得到智慧和敏锐的感受。你不需要“变得”敏感,一个企图变成什么的人,就是丑陋的、不敏感的、粗糙的。

问:孩子如果没有父母及老师的帮助,他怎么能够了解自己?

克:我说过孩子不需要帮助就能了解自己了吗?或许这只是你自己的解释?孩子会对自己产生了解,如果他所处的环境能帮助他这么做。如果父母及老师真正关心这个孩子,认为他应该对自己产生了解,他们就不会逼迫他,他们会创造一个环境,让他在其中自然地了解自己。

你虽然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它对你来说,是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深深认为孩子应该了解自己,而要做到这点就不能被权威所掌控,那么你难道不愿意促成一个适当的环境吗?现在同样的态度又出现了。“告诉我该做什么,我就会去做。”我们从不说:“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如何创造一个可以让孩子对自我产生了解的环境,这个问题牵涉所有人,包括父母、老师及孩子本身。

但是自我认识是不能勉强的,了解是不能被逼迫的,如果这个问题对你我都十分重要,对父母及老师都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大家就应该合力来创造一个符合这份理想的学校。

问: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在村子里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譬如着魔之类的事,他们对鬼怪、精灵等都很害怕,他们常常问些有关死亡的事,我们该如何回答他们?

克: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对死亡做更多的探索。但是你必须知道,恐惧是件极不寻常的事。这些孩子一定是听见父母及其他长辈谈到了鬼,否则他们大概不会活见鬼。可能又有别的人告诉你有关着魔的事,可是要明白这些事,你未免太年轻了。这些都不是你自己的经验,都是长辈加诸于你的印象。通常这些年长的人对自己所说的事也没有什么概念,他们只不过在一些书籍里读到,就以为自己知道了。这个现象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世上是否有不被过去的事件混淆的经验?如果某种经验被过去所混淆,充其量只是过去的延续,而不是原创的经验。

当你们和孩子相处时,重要的是你们不该把自己谬误的观念、自己对鬼怪的想法、自己特殊的意见及经验加诸在他们的身上。这是很难避免的事,因为老年人花很多时间诉说这些在人生中不重要的事,逐渐地,他们把自己的焦虑、恐惧及迷信传给了孩子,孩子自然会重复大人所想的。重要的是,年长的人对这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事,就不该在孩子面前提起;相反的,他们应该制造一种气氛,使孩子可以在其中自在而无惧地成长。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