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和表现及治疗

2022年4月19日 发表评论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学手册(第三版)》把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称作综合征,认为它具有自身的临床特征,是一种可以辨认的人格障碍。

“边缘”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所以当医生无法确诊一个病人时,就经常解释为“边缘性”。当心理学家遇到无法界定的心理失调症状和人格变异时,也经常用“边缘性”来表示。虽然边缘性人格尚无公认的定义,但历史上曾有许多专家描述过与其本质上相同的特征。精神病学家克恩伯格(Kernberg)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边缘性行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在《边缘性情况和生理学上的自恋》一书中指出:边缘性人格是一种综合征。具有这种综合征的患者“缺乏清晰的辨别力,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缺乏调节冲动的控制力,缺乏持之以恒的忍耐力,缺乏升华的判断力”。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于形成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原因,心理学界一般运用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解释。按照心理动力学的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主要冲突起源于前恋母期(口欲期),患者早年生活经历中有明显的母婴关系素乱,使患者的内部心理处于一种矛盾状态,这种矛盾情感使患者难以得到彻底的安全感,不知道如何面对外来的爱与恨,因此,焦虑油然而生。由于存在有这种焦虑,使得患者力图用分离(splitting,把正性和负性的自我与正性和负性客体形象分离开来,比如情绪的喜怒无常)、否认(deny,有意不理会重要的现实)等防御机制对焦虑进行控制,从而使患者人格产生偏离。

患者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如果迟迟得不到改善,在其随后的心理发展中,早期心理发展的紊乱,不但无法解决,反而会得以强化。到了青春期,性的发展非常迅猛,患者有强烈的性冲动需要释放,而超我(道德感)又非常弱,虚弱的自我(心理状态)夹在本我(性的本能)和超我之间,摇摆不定,不能自控而陷入了青少年危机之中。如果患者的亲属或者患者幼年时所认同的对象本身就具有边缘型人格的特质,对患者人格偏离的形成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由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复杂性和病症的严重性,患者一般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治疗者会通过精神分析法确定患者患病的内在根源,继而对患者的人格进行矫治。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有: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慢性、弥散性的波动性焦虑。

◆多相的神经症,诸如严重的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恐惧症状、强迫症状、意识分离现象、疑病症等等。

◆多相的夸张的性行为倾向。

◆传统的潜在精神病人格结构,如分裂样人格、偏执性人格、轻度躁狂或循环型人格。

◆冲动性神经症或成瘾。患者表现的是反复需要满足的驱力冲动的严重人格障碍。

◆低层次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为低层次的防御机制,如分离、投射、诋毁、否认等。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具有强烈的内源情绪,无法使情绪与外部事件相符。或抑郁或兴奋或生气,轮番变化,反复无常。在焦虑和愉快的交替过程中会突然插入沮丧和冷漠。他们经常出现无规律行为,如无规则的睡眠——清醒周期,杂乱的精力投入——投出行为,行为不能平衡,易走极端。他们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和抑郁,也容易愉快和奔放,在体验沮丧和幻灭的自我感觉时,偶尔会有短暂的愉快心情,更多是烦躁、恼火、不可控制的盛怒,甚至在激动下有自损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经常表示出自我侮辱和自杀的想法。习惯于用悔恨和自我贬低来补救喜怒无常的行为。常有冲动性的自暴自弃行为,对自尊、性、职业等问题没有确定的概念,从而放纵自己、肆意挥霍、酗酒赌博。但他们渴望依赖,专注于别人的爱,希望情感有所寄托,不甘寂寞,对分离反应强烈,孤身独处便觉得心情抑郁,对孤独和失落总是提心吊胆。

孤独感和空虚感引发周期性的情绪对抗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重要表现。患者竭力想表达与内心情感相反的态度。对自己和他人时有矛盾反应,爱、情、愤怒、负罪感交织其中,形成复杂冲突的思想观念。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常遭挫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不稳定,容易走极端,要好时觉得对方完美无缺,热情赞颂,倾心结交;稍有不如意,态度便急剧转变,化友为敌,肆意诋毁攻击。

由此可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复杂、严重的人格障碍。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