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乌尔里克·奈瑟尔

2021年12月4日 发表评论

乌尔里克·奈瑟尔

Ulric Neisser

生于1928年,出生地:德国,基尔。

卒于2012年,逝世地:纽约州,伊萨卡。

毕业于哈佛大学与斯沃斯莫尔学院。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乌尔里克·奈瑟尔

  乌尔里克·奈瑟尔的核心思想

很多人将乌尔里克·奈瑟尔(昵称迪克)视作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两本最有名的著作——《认知心理学》(Cognitve Psychology),出版于1967年;以及《认知与现实》

(Cognition and Reality),出版于1976年——开辟出了一个关注“思想及记忆”之“测量与科学”的全新舞台,对于仅仅满足于对人类行为原因进行解释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而言,这两本书被视作其“棺木”上的一个巨大的铁钉。

虽然哲学家和早期心理学家数百年来一直在推测思想的本质,但却只有认知心理学将思想带入实验室的领域。“心理过程与行为一样,能够被精准地测量”,这一理念在认知心理学出现之后才得以牢固树立。奈瑟尔所处的时代,出现了全新的科学方式去观察、测量并且量化认知过程,正因如此,他所开创的科研工作,才能够摆脱单纯使用理论分析和内省法的局限与桎梏,转而利用其他手段去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究竟奥妙何在。

奈瑟尔的专长主要体现在记忆领域。他提出的理论认为,记忆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时刻留下确切的、静止的快照,而是在事后对于事件进行心理重构。记忆本身可能会被蒙上各种各样的心理色彩。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开启了一扇大门,科学家由此开始研究人类的记忆会有多么的不准确,并且探索我们应该如何对其予以纠正。它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思考记忆的方式——回忆的环境或许与记忆形成的环境同样重要。我们的心灵并非完美的录音机,而且我们更容易记住我们对于某一事件的记忆,而非记住这一事件本身。不精准性是很容易乘虚而入的。奈瑟尔证明,记忆形成的过程,以及我们形成记忆的背景,在心理层面上的意义,与我们对被记忆事件的最初体验同样重要。

奈瑟尔将“记忆”和“经历”视为一个互动循环的组成部分。他提出,我们的“图式”,亦即我们用于理解并且组织所处环境的心理建构,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所经历的体验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修正我们的图式。这些过程会以无限循环的方式不断重复。

奈瑟尔最值得一提的科研成果即所谓的“闪光灯记忆”。这一术语指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那些最为重要、最富情绪性的时刻的图像记忆,这些记忆通常是非常强烈的。先前的学者认为,大脑在上述情绪性事件发生期间,会迅速将这些重要的分分秒秒印刻到记忆当中。但是奈瑟尔却挑战了这一观点,他提出假设认为,闪光灯记忆之所以更加清晰明了,仅仅是因为我们对于自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复述;而且,闪光灯记忆与其他日常记忆相比,从本质上而言并无形式上或者强度上的差异。他用坚实的数据支持了自己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闪光灯记忆虽然非常强烈并且细节丰富,但是实际上并非十分精准。

奈 瑟 尔 以“情 节 记 忆”(episodic memory) 为 基 础 创 造 出 一 个 双 关 语:“混 乱 记忆”(repisodic memory)。情节记忆从本质上具有自传属性:二十一岁生日那天你是在哪里度过的?“语义记忆”与我们所学习过的事实或者知识相关,但是并不直接与我们的经历相联系:说出美国五个州的首府!而混乱记忆是指没有发生过但我们却似乎能够回忆起的事件。这些在我们头脑中以某种方式被创造出来的事件,一般而言与我们日常经历过的事件较为相似,所以,它们并非没有出处的。它们是我们编造的吗?不是。但是它们与我们的图式——我们对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的总体概念——极其一致,看起来非常吻合,正因如此,我们填补了回忆中的种种缝隙,并且产生了这些错误的记忆。奈瑟尔证明,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会误将一系列事件混合成为一个单独的记忆。

最后,奈瑟尔还以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知觉为主题,开展了很多有趣的研究。他证明,当我们没有对某事予以特别的注意时,我们不仅无法记住它,甚至从一开始就无法注意到该事件特别重要且极不寻常的方方面面。所以,背景因素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记忆,还会影响我们从一开始对于记忆时刻的整体知觉。

  乌尔里克·奈瑟尔的重要影响

奈瑟尔的研究直接启发了后世的记忆研究者,其中就包括伊丽莎白·菲尔普斯(Elizabeth Phelps),她进一步探索了情绪与记忆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且随后开展了诸多闪光灯记忆的纵向研究 [2] ,譬如,其中一项研究就与“9·11”事件相关,菲尔普斯与很多学者都参与其中。奈瑟尔构建了认知心理学的学派基础,这又催生出行为神经科学(将生理学的发现与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与认知科学(从心理学延伸出来,涵盖语言学、哲学与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领域。

你的头脑中可能就存储着闪光灯记忆,涵盖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其中某些时刻或许对于世界上千百万人都非常重要:针对罗纳德·里根总统的未遂行刺;迈克尔·杰克逊的溘然长逝;2001年9月11日播出的惨痛新闻。还有一些可能是非常私人的记忆:当你向自己挚爱的配偶求婚时;当你发现自己在律师事务所成功地找到了合伙人时;当你接到一通急电,得知自己的父亲突发心脏病时。不论这些记忆属于私人所有还是社会共享,很有可能你都曾经反复讲述过它们——当时你在哪里,或者在那个关键时刻你正在干什么。而且,在事件本身发生不久之后,你的讲述就可能已经开始了。大家共同讨论自己对于那些决定人生之时刻的体验,这能够将人们凝聚起来。

只不过,尽管你感觉这些事件已经刻录进自己的记忆之中,尽管你觉得每一次讲述不过是将确切的、未曾改变的细节向不同听众诉说,但是,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在每一次讲述故事的时候,你其实都已经与真相渐行渐远了呢?很可能,对于某些听众,你会忽略掉某些事实,甚至还会额外加入关键的细节。所以,下一次你再讲述同一事件时,这个故事就已经发生了轻微的改变,这并不是因为你在说谎,而是因为你在对上一次的讲述进行回忆的同时,也在重新建构叙事。

或许,你发现了自己的旧日记本,里面记述了事件刚刚发生之后你的回忆,这是一种令人感觉十分不真实的奇妙体验。你会惊诧地发现,这么多年以来,你所回忆出的事件和最初的记叙非常不同,虽然你所有的知觉确实出自真情实感。当然,记忆中出现不经意的错误,完全不同于为了夸大事实或者自我标榜而蓄意编造回忆。试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布莱恩·威廉姆斯(Brian Williams)所引发的争议为例。他曾反复声称,自己在伊拉克所乘坐的军用直升飞机因被火箭筒击中而迫降。2015年1月,在他反反复复讲述这个故事之后,当时同样身处现场的人观看了他的电视节目,并提出了质疑:被击落的直升机是威廉姆斯所乘直升机前面的那架,威廉姆斯所乘的直升机并未受到影响。威廉姆斯马上被停职,最终也失去了晚间新闻主播的职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承认自己之前是在处心积虑地伪造故事。他的道歉中只有“我讲的故事是错的”或者“我记错了这件事”的语句。

之后,又陆续曝出更多关于他的新闻报道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案例,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完全确认他之前确实是在撒谎。回首多年来他对于直升机事件的反复讲述,你会发现,他讲述这个事件所发生的偏差,是将他置于更靠近事件核心的位置。他是为了塑造自己高大勇武的形象而伪造事实吗?他是一点一点地让这个故事变得愈加精彩,而且没有被观众发现破绽吗?或者,这只是一个逐渐与真实体验出现偏离的不准确的闪光灯记忆呢?或许答案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