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分裂症慢性化?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1年12月24日 发表评论

  精神分裂症慢性化的基本概念

M﹒Bleuler对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为期23年的纵向研究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自始至终的临床演变过程是复杂多样的。笔者对所观察的病例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后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症状充分发展期向慢性期过渡时,其临床症状及整个精神状态都有其明显的动态变化———幻觉变得零散,患者对幻觉内容逐渐不加理睬;妄想内容变得支离破碎,不再支配其行为;兴奋躁动程度下降,社会功能缺损日益显著。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从症状发展期向慢性期衍变发展是一个临床过程,我们把这一临床过程称为慢性化倾向。这一特征提示临床医师,要认真注意和及时观察到患者的慢性化倾向,积极调整治疗措施,这对减缓精神分裂症慢性化的进程争取较好预后至关重要。

  精神分裂症慢性化的原因

人们对疾病的看待及对治疗的信心,往往受疾病状态的影响,因此抓紧一切时机防止疾病进入慢性期尤为重要。精神分裂症更是如此,早期、症状发展期,很多药物与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控制症状与病情,但是一旦进入慢性期则很多治疗方法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寻找导致精神分裂症慢性化的原因,是控制病情发展、切断慢性化进程的重要措施。笔者在观察中发现精神分裂症进入慢性期的速度与以下诸因素有关:

  (一)疾病本身

不同亚型的精神分裂症进入慢性期的时间长短不同:单纯型,多数早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难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出院后社会功能缺损明显,病程持续缓慢进展,平均1.5~2年出现慢性期临床标志(详见本章第二节);而偏执型患者,常常总病期5年时,仍有病情明显动态变化,住院治疗能达到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并临床痊愈出院,出院后尚可恢复工作,平均病期7.5年才出现妄想内容不系统,幻觉片断化,患者与幻觉妄想“和平共处”等慢性化倾向;青春型患者则平均6.1年进入慢性期;紧张型和其他型因例数少未做统计。

疾病本身的因素还包括,无论哪种亚型,阳性症状丰富、严重程度高者,进入慢性期的速度缓于阳性症状少、且严重程度低者。

临床医师掌握上述情况,可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做到胸中有数。

  (二)与治疗情况的关系

260例中,有部分患者由于家人对疾病早期症状不了解,也有的因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做到早期治疗,等到症状急骤加重,家庭无法护理时才送医院治疗,这时,有的已是病期1年以上,这部分患者不仅疗程治疗所需时间比早期治疗组要延长半年至1年,而且他们所获得的疗效也不及早期治疗者,部分患者只能好转或显好出院,他们平均进入慢性期的时间较早期治疗组提前2~3年。

导致慢性化的治疗原因中,病情缓解后能否坚持维持性治疗更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有1/2的患者经治疗出院后不再坚持服药,他们的第1年复发要比坚持服药者高出65%,多次复发是导致慢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260例中,有1/3的患者患病后前5年平均每年住院超过6个月,这些患者虽得到较多的治疗,但他们在封闭的住院环境中度过较多时间,因而他们慢性化的进程较平均每年住院不超过3个月者,平均提前了2.6年。另一组对比是出院后,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不同对慢性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家庭成员不敢让患者外出,长期关锁患者在家中,或家庭照料周全,一切不让患者动手者,较家属常带患者外出散步,让患者参加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者,慢性化进程加快。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